蒋文丽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213161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德育教育的真正价值得以凸显,我国众多教师职工对教育教学展开全新的探索。少先队是小学的一个重要组织,少先队主题活动在学生校园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是落实德育教育的一个良好途径。基于此,本文根据小学少先队主题活动的特点,对德育教育的渗透路径展开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少先队;主题活动;德育教育;价值
引言
小学是培养学生德育观念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少先队主题活动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一种有利途径,深入分析少先队活动的特点,制定科学的德育教育计划,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结合实践来看,小学少先队主题活动的实施效果并不好,同时活动中很少涉及到德育教育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因此,教师仍需不断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加强和学生情感和思维上的沟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有计划、有目的性的德育教育,进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1小学少先队主题活动的特征
1.1学生主体性
对于教育来说,无论是学科教学、还是少先队主题活动,学生在相关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都是不容改变的客观事实,教师也应遵从这种教育特征。在一些少先队主题活动中,活动内容、活动流程以及活动方式等,都是由教师根据自己主观意识设计和实施的,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不高,难以发挥活动的真实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发育规律、个人特征等制定科学的活动方案,以学生为核心,扮演好自己在活动中的引导者身份,并充分参与其中,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进而针对性的开展德育教育,向学生传递德育知识。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可以更好融入于活动情境中,利用某些角色、故事或者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1.2活动实效性
少先队主题活动不应只是一种活动形式,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活动的时候,需要将其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专注于主题活动,并自然而然的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就实质而言,小学少先队活动也可以看作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活动性,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也需要遵循这种规律,利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德育教育的洗礼。
1.3教育针对性
少先队主题活动的效果良好,有利于促进德育教育价值的快速实现。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而需求,找出学生德育发展进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并根据相应的问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让德育教育的真正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如通过调查班级内学生的生活情况,得知大部分学生的德育缺失表现为不尊敬父母,那么教师就可以以“尊敬父母”为主题设计并开展少先队活动,端正学生不良的思维观念和行为准则,让学生更好感知来源于父母的关爱、照顾,并时刻以感恩之心和爱回馈父母。除此之外,在和学生的日常相处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自身存在的突出性问题,便于第一时间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2小学少先队主题活动的德育价值实现路径探索
2.1挖掘活动亮点,创建特色化的德育教育基地
加强少先队主题活动的文化建设,让少先队品牌活动的特色得以发展。就目前来看,特色活动基地的创建几乎已经成为少先队主题活动的主要目标,不仅让少先队活动重焕生机与活力,更有利于强化少先队活动的育人效果。在设计少先队主题活动的工作中,需要以体验教育作为核心内容,构建多姿多彩的德育教育基地,创新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带领学生参加多元化的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比如,教师可以深入调查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历史事件,将其作为德育教育素材融入主题活动中:如创建爱国主义德育教育基地、开展城乡手拉手活动等等,一方面能够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除此之外,可以通过建立劳动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如在秋收时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农村田野参观,并让学生尝试亲自劳作,让学生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更好珍惜粮食、珍惜生活。同时,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农村的环境、经济条件等较之前相比都有了巨大改变,通过让学生亲身感受我国美丽乡村的华丽逆袭,能够唤起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热切情感。
2.2借助地方资源,探索少先队主题活动的开展路径
教师需要善于挖掘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以及人文资源,不断寻找校园中以及日常生活中可供德育教育使用的素材,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少先队活动开展路径,推动德育价值的快速实现。通过创建特定的时代背景、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开展特色化的少先队主题活动,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关键,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和探索,进而养成正确的思维和行为习惯。现阶段来看,我国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比较薄弱,再加上父母的宠爱和骄纵,导致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象较为严重。针对这种情况,需要从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教会学生如何承担责任两方面入手,进而让完善学生的德育缺失,提升学生的德育行为能力。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需求确定少先队活动主题,利用一些小故事、真实事件等唤起学生的责任意识。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承担责任。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以“垃圾分类、变废为宝”为主题,让学生自觉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或者为学生设置一个简单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试着自己收拾书包、打扫房间,分担父母的压力。除此之外,当下我国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和老人之间建立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3开展专题活动,创新德育教育模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生和社会建立联系的主要途径即通过网络,因此急需丰富德育教育的方式,积极开展专题活动,让学生对当今社会以及一些社会现象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比如,在寒暑假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作为志愿者对社区孩子进行慰问,和孩子之间进行互动,积极传扬“无私奉献、友爱互助”的精神,让小学少先队真正成为我国民族文化和传统民族精神的践行者。对于一些特色节日,如春节、清明节、建党节、建军节、劳动节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节日以及节日背后的寓意,实施德育教育。以八一建军节为例,如举办主题为“我心中的民族英雄”的少先队专题活动,以演讲方式推进活动的进行,让学生重新回顾历史,体会我国民族英雄的大无畏精神。学生能从活动中获得更真切的感悟,进而强化学生的民族精神,让学生懂得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生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到少先队活动中,以主题系列活动的方式强化德育教育的效果,形成一种教育合力,利用主题队会、校园板报、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主题思想,让少先队活动的教育意义真正发挥出来。
结语
综上所述,少先队主题活动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路径,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开展德育教育,推动德育价值的高效实现。在设计少先队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德育教育目标,科学选择教育素材、教育模式,打造特色化的少先队主题活动,进而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
参考文献
[1]许玲玲.小学少先队主题活动的德育价值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132.
[2]李炎云.小学少先队主题活动的开展与德育价值讨论[J].学苑教育,2019(14):16.
[3]王金晶.小学少先队主题活动的德育价值[J].科普童话,2018(4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