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承宗
福建省德化县第三实验小学
摘 要:小学是学生由幼儿园向初中过渡的六年,在这六年过程中由小学老师打开小学生的学习之路,指引他们未来的学习方向,奠定基本学习技能,是学生们成长道路中的引路人。因此,小学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将从学生角度、老师角度阐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探索快乐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快乐教学;方法
引言
小学数学的学习主要集中在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加减乘除、方位判断等浅显的知识点,小学数学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活化,所有的知识都可以用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描述,帮助同学们加深理解。但部分同学对数字不敏感,也不具备基本的逻辑思考能力,他们对于数学的接受度不高,兴趣度也比较低。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
一、创设问题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会引起学生的学习乐趣,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目的,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让他们在学习理论知识当中能够心情舒畅地去学习。为此,我们作为数学教师要积极研究我们的课堂,研究我们的教学对象,要善于点拨引导,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因此,教者要研究新课标,挖掘新教材,分析知识结构,寻找知识的内在规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把数学抽象、概括的教学内容,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形式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启发他们的积极思维。例如,我在执教《第几》一节课的时候,就用讲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首先用多媒体播放美丽的森林,接着再播放小白兔、小熊猫、狮子、松鼠、小马等动物。同时,我给他们讲起了动听的故事来:在这美丽诱人的森林中,搬来了一群非常可爱的小动物,咱们现在就共同去看看小动物们都住在哪里……这样老师和同学一起编起了故事,学生们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中,学生对这样的课非常感兴趣,教学效率也就得到了提高。
二、挖掘教材的美感
数学是一门美感极强的学科。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就数学本身来说,也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确实是如此,数学的美感引发了人们的创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要抓住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学习乐趣。数学美贯穿在各个不同阶段的数学中,从小学来看,许多定义、公式、定理等都体现着数学的简洁美。数学概念以其简洁的语言表述赢得人们的认同。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时,先让学生充分观察后自由下定义,然后通过比较揭示“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这一表述真正做到了无可挑剔的简单。这种简洁美给人以明快、精炼之美感。当学生还在进行繁杂的加法运算时,就会被乘法的简洁算法所震撼。比如在几种解法中揭示∶9+9+9+5+9+9+9=9×6+5=59的算法是多么简单明了!这种数学技巧的简洁美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体验。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从概念到结论,还是从形式到内容,从表面到结构都体现着美的特征,展现出数学的独特风貌。
所以,教师要从中挖掘数学语言的简洁美、形式美、奇异美……浩瀚、丰富的数学美不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能使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自觉地把数学美及时充分地反映出来,以期不断地感染学生,使学生不断地增强数学美的价值判断能力,使学生的数学美感得到逐步发展。
三、增强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时期,这就要求教师要懂得孩子们的心理,挖掘能引起他们乐趣的学习要素。可以开展一些数学性的游戏、竞赛,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复习整理课时,我就组织孩子们设计了小组竞赛的流程和竞赛题,学生们在自己参与设计的竞赛中表现非常踊跃,通过这样的复习课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学自己出题考自己,也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教学应成为欢乐愉快的认知活动。只有快乐活泼的教学课堂,才能刺激学生的大脑兴奋点,引起学生的学习乐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思考,才能较好地接受知识。所以,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更新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设充满热情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沉浸在快乐的数学学习之中,为他们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小组内部交流想法,碰撞出知识的火花
小学生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对于外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单一化的同老师交流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更加渴望同同龄人沟通、谈话。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应该做以相应的调整。由之前老师“一对多”式教学转化为同学间“多对多”式学习模式。简单的一个角色转换会对课堂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们之间会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会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可能在这期间会有意见相同的为一组,也可能存在意见迥异的同学分在一组,但这样才能碰撞出知识的火花,才能将问题暴露出来,同时加深同学们对于知识的理解,是百利而无一害[2]。
五、创造自主学习氛围,尊重同学性格特点
小学生的天真活泼还带有时时立刻的兴奋心情是难得的,他们渴望受到大人们的关注,他们不愿意被太多的规矩所束缚,老师应该遵循学生的天性,采取符合他们心理的教学模式。比如在讲解时、分、秒课程之时,老师没有必要按照课本上的叙述进行展开,完全可以抛开课本,让同学们上课带一个家人的手表进行现场教学,帮助他们识别时间。不同的课堂内容老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没有哪一种具有普适性,能够符合所有课程的教学方式。不再采用传统式死板教学,而是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老师自主性的为同学营造开放、自由并且有趣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下,同学们更容易抛开课程真正全身心融入课堂,成为课程的小主人,快乐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张艳红.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快乐教学浅探[J].魅力中国,2016(5):00057-00057.
[2]萨日娜.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快乐教学浅探[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5(2):234-234.
[3]陈先荣.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课堂乐趣的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12):58-59.
[4]丁刚.寓教于乐——浅谈如何构建快乐的小学数学课堂[J].新课程(中),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