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高考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8期   作者:王晓波
[导读] 面对新一轮教育改革,政治课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王晓波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   
        摘要:面对新一轮教育改革,政治课教学改革刻不容缓。为了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教材改版的要求和新的高考评价体系,从教材内容分析和教师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阐释如何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字:新高考  改革  思想政治课  策略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教育领域的改革刻不容缓。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我们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讲好思想政治课,教材是基础,教师是关键,下面我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面对新高考思想政治课如何进行教学。
        一、教材方面
        新高考改革知识考核取消了考试大纲,而是参考2017年制定的课程标准,依据高考评价体系即“一核”“四层”“四翼”,这就要求教师要研读教材,吃透课程标准,准确理解把握思想政治课程性质,明确教材知识体系。
        1、把握主线,整体感知。本科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课程共七册,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课程属于总论,从宏观角度论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重点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其他必修课程《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与选修课程《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也都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的内容,选修是对必修课程的补充和完善。从教材内容编排来看,增加了三本选修,三本选修教材侧重培养学生用全球视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大势,用法律手段处理日常问题,用科学思维探索认识世界,从而增强国际视野、法治意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必修一和必修二需要半年完成,时间紧,任务重,对于从教者来说无疑增加很大难度。
        2、合理利用教材已有资源。教材内容是一个整体除正文外还有“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专家点评”等栏目。每一栏目都是服务于正文,要综合运用,尤其要熟练准确地运用“探究与分享”的相关内容,改变原来由学科逻辑指引的思路到由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牵引的思路,精准利用探究活动,采取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并能熟练应用,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主动获得取代灌输式获得,提高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笔、互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方面
        1、要坚持“六个要”和“八个相统一”的标准,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1)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教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的关键,所以教师要明确定位,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意识即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2)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落实“活动型教学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多听新闻广播、多读报纸,了解时政大事,使其置身于结构化的情景或者真实生活情境中,运用学科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探索、体验和反思中不断质疑、辨析和论证,从而提高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以“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核心问题,探讨改革开放的成就及其重大意义。可以通过网络或实地参观博物馆,观看相关影视文学作品《国家档案》查阅文献档案等方式,了解先进人物事迹如 “改革先锋”,采访身边优秀人物老党员老模范,请他们口述历史并谈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明确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新高考模式学生自由选课走班教学,主要是学生根据爱好特长选择科目,因此我们一定要改变原来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原理并能达到熟练应用,要采取议题式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引导学生围绕议题开展活动,以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贯穿教材全过程,包括提示学生思考的情境、运用资料的方式、共同探究的策略,并为学生提供表达和解释的机会,注意在议题中议题的选择要符合重要性、探究性、开放性、生活化等标准,还应根据教材紧扣热点和学生的实际;同时活动设计应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线索并进行序列化处理;要了解学生对议题的认知现状及原有经验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还要明确议题的实践价值,议题要能够引导学生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现实问题。例如:
        【议题】在讲到“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知识时可以以“实现中国梦,青年人应如何成为传承人”为议题进行教学。
        【展示材料】 “以伶仃洋牛头岛上最早一批建设者中交四航局的青年团队,仅用了14个月时间就在无水无电的荒岛上建起一座56万平方千米的世纪梦工场,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材料。
        【问题】谈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青年人应如何作为?
        【学生活动】畅所欲言
        【归纳总结】广大青少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永做时代的弄潮儿。
        【议题延伸-------人生梦之高考梦】面对高考梦,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自己无怨无悔?
        【学生讨论】明确目标:奋勇拼搏、积极进取、坚定理想、脚踏实地、勇于担当。
        【教师寄语】勇担复兴大任,争当时代新人
        本议题的设计贴近学生实际,会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实现教学目标。
        2、适应新高考改革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
        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胸中有理想,行动有方向。要研读相关重要会议精神,坚持每天看新闻,推广每节课前2-3分钟时政小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平时积累时政知识,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并能很好的运用到具体的解题情境中,不断充实自己,增强为国家做贡献的本领。
        总而言之,面对新高考改革以及课程内容和体系的调整,我们应做到研读新高考评价体系,转变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合格的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作者简介:王晓波(1978  ----),女,汉族,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人,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政治课教学。
        参考文献:
        [1]颜艳.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难点、成因与解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20):172-173.
        [2]马玉芹.新形势下中学政治课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5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