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建构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8期   作者:王坤香 杜楠 张楠楠
[导读]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学好地理不但有利于学生考试取得更为良好的成绩
        王坤香 杜楠 张楠楠
        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  262500  
        摘要: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学好地理不但有利于学生考试取得更为良好的成绩,更关键的是对任何一个人的人生之路与未来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而当下高中地理课堂上普遍出现重知识而轻技能、重灌输而轻素养的现象,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非常不利的影响。本文拟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建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建构策略
        高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身为高中生,应该对于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持有正确价值观,懂得协调好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同时具备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的能力,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与此同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对人类活动的评判必须借助综合思维,为此,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地理学科提升地理学习思维的综合性,以及其他学科思维的综合性。地理教师要从多方位出发,加强课前学科渗透,完善课中教学内容,健全课后评价体系,通过多方面途径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加强学科渗透,树立核心素养
        当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地理高中教学而言最困难的在于从教师到学生都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采取忽视态度,为此,要想更好地进行地理核心素质的培养,教师首先要加强学科渗透,扭转错误认知,在地理教学中树立地理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课前的设计对于整个高中地理素质课堂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的了整节课的培养方向和重点。为此教师要注重在课前加强学科渗透,在课堂开始之初就树立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意识。
        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前加强学科渗透的方式有很多,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探索本节课内容与地理三大核心素养的联系,进而将内容与素养紧密联系起来,切实使学生在课堂内容之中提升地理核心素养。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师在进行设计教学时,可以渗透培养学生空间视角这一核心素养的意识,通过设计课前导入内容,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宇宙各星球的分布和运动规律,通过此类教学活动以达到这一核心素养培养目的。另一方面,教师也应直接向学生传输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的教学目标中着重强调本节课具有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并且阐述课程内容与这一核心素养的联系,不仅使得学生了解基本的课程内容,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二、完善课程内容,树立素质教育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等多个方面,教材中的每个地理知识点都有其侧重的核心素养方向,而一个地理知识点往往不能兼顾核心素质的所有方面为此教师要完善课程内容根据教材要求,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相关核心素养的教学部分设置,使学生具有明确的素养培养目标,进而真正做到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树立素质教育。
        首先,高中地理教师要通过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各类地图时教师在为学生主导讲解地图的同时更应注重让学生亲自投入地图识别实践中,可以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学会利用地图三要素区分各类不同的地图类型、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等高线图、通过对图的分析正确的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等,而不仅仅停留在听教师讲课。其次,高中教师要通过课程培养学生的人与自然意识,在进行环境保护课程教学时,教师在为学生传播基本的概念之外还要带领学生真正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通过相关视频和资料为学生展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切实培养学生基本知识之外的能力。最后,地理是一门具有逻辑性和综合性的课程教师要利用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很多地理内容具有交互性,例如,气候、地势、土壤、水源、植被,在进行大题的答题中这几个因素往往作为背景同时出现,当学生形成综合性地理思维时,不仅学习效率会得以显著提升,思维能力也会得以不断培养。

三、完善评价方式,突出核心素养
        既然核心素质逐渐成为当下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教师在最后的教学评价方面则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侧重点,变知识本位为人本位,而不仅仅以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或对三维目标的评价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方式中明确突出核心素养要求。
        教师在进行地理评价方式,创新时要注重在评价时不能仅仅局限在知识内容的记忆,更要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其他问题的解决应对能力以及举一反三等核心能力。例如在设计对地理必修一“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这一章内容的评价时,不能单纯只让学生绘制出热力环流模式图,而应让学生根据热力环流模式图,绘制出白天和夜晚的海陆间的热力环路模式图,这样不仅完成了知识的迁移,也提升了学生举一反三的技能。其次,对于学生考试评价,教师也应转变传统的只通过分数评价的方式,首先要看学生做题是否有良好的习惯,包括审题留痕、答题有序、检查有据。其次,要看学生在答题,尤其是问答题回答过程中能否将教师传播的综合性答题和发散性答题思维加以应用,由此真正通过日常学习以及最后考试评价的完善,突出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逐渐成为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这一趋势,在地理教学中着重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打造核心素质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课堂模式,培养学生人与自然结合意识、地理应用能力与地理学习综合性思维等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地理课堂中收获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提升,真正成为时代要求的高分高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霞.核心素养下高中区域地理“以图导学”教学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4):65-66+112.
[2]魏家琪. 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