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志娟
湖南省宁远县实验中学 425600
摘要: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传统教学方式中单一、乏味的课堂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学生的学习需求。生活化教学作为地理课堂方式创新的一种有效尝试,有利于不断发挥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地位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能够将课堂所学的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元素;策略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社会各个领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教师就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运用新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践问题结合起来,使整个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系统化、具体化。
一、教材处理生活化,加深知识理解
地理课本教材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最多的主要工具。由于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需要照顾到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专家编写组在地理课本教材当中编排具有更高覆盖面的知识点,融合了多方面的知识。面对这些丰富的内容,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机械呆板地按照教材顺序去讲解知识,促进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在探究知识中获得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选取与优化的过程中,可以将生活化目的作为主要的原则与标准。引导学生优先学习课本中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易于理解的地理知识,按照由简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逻辑来安排学习内容。笔者建议地理教师可以从下面四个角度入手:1.适当调整与修改教材中与生活偏离较大的内容;2.科学合理地选取一些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或是当地的地理文化,将其融入到地理课堂教学当中;3.为了提升地理课的教学效率,也要能够有取舍地将与学生生活不吻合的教学内容进行修删;4.将上述优化整理好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整合,使其在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更加贴近生活。
二、教师应将学生摆在学习的主体地位
地理作为新的学科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既新奇又陌生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在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时候才会没有负担,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教师切忌实施“填鸭式”教学,因为学生会对此产生强烈的厌恶感。比如,八年级下册的地理教材中,为学生介绍了有关北京这个城市的地理知识。北京作为我们的首都,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很多学生也利用假期的时间到北京去旅游过,并对北京的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师在讲述与北京相关的地理知识时,应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发言,将学生置于地理课堂的主体地位,充分给予学生时间,让学生阐述自己对北京的感受。这样,学生的学习欲望才能够被有效地挖掘出来。
三、运用多媒体合理地进行综合教学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各个领域都采用了各种新技术。在教育领域,教师也可以应用这些新型的科学技术,将教材上的知识点变成另一种形式,便于学生了解和学习。例如,“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地球是如何运动的,掌握地球基本的运动规律,让学生清楚昼夜交替这种自然现象的原因,分析、比较太阳在二分二至日的照射情况。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看到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习题设计生活化,感知地理魅力
将生活元素引入地理课程教学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授课环节,还可以延伸到课下的作业练习当中。传统的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课下偏向于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使用题海战术来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应试能力。这种做法从短期时间来看确实可以起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效果,但是对于学生地理学习的长期发展来看具有很大的负面效应,阻碍并且打击了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如果在日常的地理练习当中也适当加入生活元素,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从繁重的题海当中解脱出来,充分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与魅力。这里以“地球的运动”课后习题的设置为例来说明,教师可以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来提问学生:这句诗在实际生活中是否可以找到科学依据,并进行适当地解释?这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地球的公转与自转运动,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
五、强化教学评价,提升教学效率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有效指正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不足,进而完善教学模式,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评价考核制度,结合多方面因素对教学进行综合性评价,切忌唯分数论的片面性评价。从而有效确保教学评价考核的全面性,保证评价结果客观真实,对完善教学方式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结合教学评价考核结合,及进改善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初中学生全面的发展的教学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要能够积极更新教学思想,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在地理课程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更大化。
参考文献
[1]何亮伟.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242.
[2]李迎福.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9(24):54-55.
[3]张丽.初中地理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实施策略[J].教书育人,2018(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