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8期   作者:付远国
[导读] 在教学模式不断创新的时代下,导学案也油然而生
        付远国
        巧家县第四中学
        摘要:在教学模式不断创新的时代下,导学案也油然而生,导学案的创建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培养箱学生的思考思维能力,同时,将课堂的教学效果予以一定程度的提升,有效节约课堂时间,使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能够得以有效的利用。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历史;历史教学
        引言:
        初中的学习科目中,相较于小学科目,增加了历史学科。如何教授好历史学科,使得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并融入课堂之中则是教师应当注意的问题之一。实际上,历史具有故事存在的体现,因此,对于历史的学习教师只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探究自主学习的方式自行进行历史文化的了解,通过预习及课外知识的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清楚地理解教材内容。
        一、导学案的概念
        (一)概念
        导学案实际上是以学生为主要学习对象,教师通过引导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指导,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中,导学案的设计不仅仅是针对课前的预习,其也涵盖了课中的学习以及课后的巩固与复习部分[1]。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并非容易,其指导范围不论从纵向上还是横向上都较为广泛。
        (二)意义
    首先,导学案的设计对于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将教师以知识的直接传播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从中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其次,通过教学前后的引导,使得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使得课堂的有限时间得以充分的发挥利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其在预习及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自行设计问题形式,并从中获取答案,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二、导学案的应用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导学案的设计主要以通过创立问题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学科预习的过程。通过问题的提出,使得学生能够提起注意力,并参与到学习中去。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挑战欲,当问题产生时,学生则能够自觉主动的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获取问题的答案。所以,导学案的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得学生对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二)因材施教,选取适当的教学方式
    每位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学习的能力与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同时,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导学教学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每位学生进行全方面的了解后,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类,在设计导学案时,根据其学生的特点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分组进行设计相应的导学案。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够共同开展起来,避免同一导学案的设计却使得学生认为其难度不同。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采用并设计适合的方式进行设计教学。
        三、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依据现有的基础知识进行设计
        例如,在《辛亥革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合理的导学案帮助学生进行预习指导,使得学生的预习工作条理有序且明确化。其中,教师可以倡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在资源丰富的当代条件下,网络、杂志报刊、电影电视等多媒体都可以结合利用起来。通过学生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使得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时有了大致的了解,使得学习过程轻松易懂。在设计预习的重点部分时,包括预习的主要目标,以及重难点知识的部分,如在设计《辛亥革命》这一课的预习目标时,其指导方向可为“了解辛亥革命和武昌起义相关内容”;在设计预习重点时,“使辛亥革命促成的原因及过程是什么?”,最后,在设计预习难点时,“辛亥革命的革命成果是什么,对其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及作用”等等。同时,教师在设计重难点的问题时,可将其进行细化,帮助学生一步一步的推导出问题答案,比如利用时间线路、地点等等[2]。
        (二)依据教材的重难点进行设计
例如,在《百家争鸣》一文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将重难点设计为“百家争鸣的学派分别阐述了什么思想,学派创立的目的及影响是什么”等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通过人物引申,“教材中的人物都是战国时期的哪些名人?”“这些名人都具备怎样的学识与经历?”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时间因素予以引导,比如,“哪个学派最先被提出?而后提出来的是什么?”等等,通过逐步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四、结束语
        不难发现,导学案是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及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帮助学生学会预习,使得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要精心编制,帮助学顺利进行预习与学习,通过结合当下的基础性知识,进行教材内容的延伸,在接触新知识时得以能够有个逐渐进入的过程。与此同时,导学案的有效利用还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培养,是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案之一,教师应当积极科学地进行导学设计,以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黄绍锦.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导学案的体会和思考[J]. 时代教育, 2015, 000(016):244-244.
[2]陈庚. 导学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为例[J]. 基础教育论坛, 20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