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体育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8期   作者:孔令慧
[导读] 在农村随着外出人口的增多,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也在不断增加
        孔令慧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开城中心学校   安徽省芜湖市  238366
        
        摘要:在农村随着外出人口的增多,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也在不断增加,这些留守学生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在学习、家庭、社会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致使有的学生迷恋网络游戏,自己自暴自弃、自甘堕落,叛逆明显;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学习压力大,意志力薄弱,产生焦虑,甚至发展成抑郁症;有的学生不善于交流,胆小羞怯,表现孤独、寂寞,产生嫉妒心理等。农村初中的学校体育,要根据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实际,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加强心理健康宣传,开展心理讲座,利用体育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对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农村初中    学校体育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一、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
        健康的定义指的是不但身体健康,而且心理要健康和社会适应,初中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直接影响着将来建设和发展伟大祖国的重任。据调查统计约有32%的初中生有心理障碍,而目前70%左右初中没有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少之又少。受升学的压力,班主任和文化课老师们工作压力大,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不够。在农村外出务工越来越多,他们大多数家庭就把孩子丢给留守在农村的爷爷奶奶照看,或送到其他亲戚、老师家;另外,据不完全统计,农村初中学生家庭由于父母离异、疾病、突发事故造成单亲家庭达10-15%,以上这些原因,使得农村初中的学生从小就缺少父母的关爱、教育与交流,学习、家庭、社会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有的学生迷恋网络游戏,自暴自弃、自甘堕落,叛逆明显;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学习压力大,产生焦虑,甚至发展成抑郁症;有的学生不善于交流,胆小羞怯,表现孤独、寂寞,产生嫉妒心理等。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体育要根据农村初中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育人作用,开展切实有效的工作。
        
        二、农村初中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加强宣传,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在农村,每年社会和学生家庭对初中学校中考成绩很关注,每到中考放榜时,讨论的焦点是哪个学校省示范高中考多少人,很少有人关注学生的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农村初中很多学校没有心理健康课,这时学生们开始对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有新的认识和思考,而他们从书本上所学知识有限,特别对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知识了解更少,那些留守儿童遇到问题,又不能及时得到家长的指导,如果学校再不能正确引导,很容易使学生心理出现问题,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要根据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情况,利用体育与健康课、心理健康讲座等,有计划、有组织向学生宣传有关初中学生健康和心理健康有关知识,使所有学生了解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标准,理解健康的心理是什么,懂得当出现不健康的心理会主动进行咨询,并学会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的方法。


2、开展专题讲座,传授留守儿童心理知识
        学校体育在开展健康工作时,可通过发放问卷、进行谈话和测试等方式对本校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进行了解,对他们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记录,再根据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让留守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初中生不健康的心理有哪些,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当出现不健康的心理时,学会怎样去调节,减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对遇到不能解决的心理问题,要及时进行咨询,从而使自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3、利用体育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精选体育教学内容,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要根据农村初中的具体实际,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体育基础、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精选深受学生欢迎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等球类项目,这些项目的特点是能让学生兴奋,尽情宣泄自己的情感,减轻学习压力,精神得到放松。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求和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大胆练习,张扬自己个性,同时遵守球类运动规则,讲规矩、守纪律,充分相信自己,在运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学生充分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消除留守学生孤独和焦虑情绪。
(2)营造轻松学习氛围,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耐久跑教学中,我从课的开始准备活动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入学习状态,在课的基本部分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争夺红旗手”游戏,利用篮球场在各组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各种图形跑。使枯燥无味的耐久跑课变得活泼有趣,练习中促使学生间相互交流、鼓励、互帮互助,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当留守学生自己的小组在大家配合和努力下完成了老师下达的任务,并取得优异的成绩,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3)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如在深受中学生喜爱的篮球投篮教学中,先让学生分组进行篮球比赛,当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投篮不进时,可暂停比赛,鼓励和要求学生小组共同探讨,怎样才能把球投进篮筐中?然后再组织进行投篮练习,当学生们掌握一定投篮技术后,再让学生去进行分组比赛,鼓励小组同伴间讨论交流,共同商讨比赛方法,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提高投篮命中率的快乐,感受取得成功的喜悦。
        4、开展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一般都由祖父母和亲戚监护,他们年龄小、自控能力差,随着现代化通讯设备和网络的发展,网络游戏、上网聊天、网络小说等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自控能力差,如果上进心不强,不能主动学习,无人监督或监督不力,肯定会影响学业。他们在学习上一旦遇到困难,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长期下去会让他们缺乏信心、悲观消极、自暴自弃的心理。我们可以开展有趣的体育活动如:篮球的投篮、运球、技巧、班级篮球赛等;足球的颠球、运球绕杆、踢球比准、校园足球联赛等;各种跳绳踢毽比赛;运动会等。让学生在运动中找到乐趣,再结合体育特长生的招生政策,让学生找到自信,特别对那些文化课成绩差的学生,看到升学的希望,打消他们悲观消极、自暴自弃的想法。
        意志力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在学习和生活中,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对于一个初中留守儿童来说,他们常常会独自面对失败和挫折,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和能力的不足,这对他们意志力的培养是严重的打击。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农村初中学校的实际,开展一些课外体育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体会团队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面对挫折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如:我们学校是市田径特色学校,每年我校组织冬季长跑比赛,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跑完全程就有鼓励奖,并按年级分男女组设优胜奖,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我们学校又是市足球定点学校,我们组织了四届校园足球联赛,按年级分男女组进行;同时我们组织拔河比赛,让学生们在运动中体验团队合作精神,比赛中遇到比分落后和困难时积极思考、勇敢面对,培养和塑造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坚强意志品质。
总之,农村初中的学校体育工作要立足本校实际,根据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扎实开展工作,我们坚信能培养和造就新时代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冰.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4).
(2)余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文献综述。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
    (3)金钦昌 《学校体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