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发生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嘎娘中学 661000
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全国上下都提倡全民健康才能全面小康的号召。新时代是国民素质较量的时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素质直接关系到国民的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尤其是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 体育教学 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体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形式,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一样以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寓于教学之中,既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又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和谐的发展,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笔者所从事教育的学校,地处边远山区,面对的学生百分之九十八是少数民族(哈尼族、彝族、苗族等),民族的生活习俗,从根本上决定学生自身素质偏低。面对这样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笔者在此为了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在长期体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供广大师生参考。
体育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从教学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抓住青少年正处在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有利时期,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采取得力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一、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思想品德教育,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社会观念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因其独有的项目多、内容广的特点,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与其它学科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1、体育课是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所有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涯中都接受着体育及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2、体育学科的项目多、内容广,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联系在一起,体育具备与其它学科所共有的教育功能,并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组成部分,是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身体活动之中的特殊组织形式。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个性特征、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组织纪律和举爱好都自然、真实地表现在他们参与运动的行为中,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从而使教育更具有思想性和实践民生。体育教学除理论部分的思想教育外,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产生不同的强化作用。教学中,结合各种项目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
3、从思想品德教育的角度看,体育课富有社会性和进取性,它如同一个小社会,具有生动活泼、竞争、进取的人际关系,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增长知识、锻炼身体、促进团结、发展友谊、共同进步;严格遵守体育课堂常规、接受严格的要求与训练,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参加游戏与比赛,遵守竞赛规则,将影响学生对社会规范的认识和勇于攀登进取的精神,在各种活动中默默无闻群体意识,克服自卑孤僻的性格,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些实际上就是一个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教师根据不同的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即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其它所不及的。
二、体育教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的情感和意识。
体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具体、最生动的教材。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就指出“体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养生,还在于卫国,体育的效用在于强筋骨、增知识、强意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地体育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把强壮自己的体魄作为一种社会责任。通过练好身体,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教育和学习我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英雄事迹,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
2、培养高度的组织性和自觉的纪律性。
严密的组织措施,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前提,教师要善于充分挖掘教材蕴藏的思想性,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的思想教育。如:利用队列、队形的调动,培养学生迅速、整齐、遵守纪律的习惯:在游戏或竞赛中,教育学生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发现问题要及时教育,既要正面鼓励那些遵守规则的学生,也要制止和批评那些投机取巧、违反规则的学生。
3、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集体主义教育是体育课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的内容。体育教学一定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团结友爱的班集体,体育活动大多是在集体中进行的。如:队列队形、接力跑、拔河赛、或是以两队对抗和比赛为主的球类运动、以及体育教学常规的实施等,都以集体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
要通过集体的力量和作用对每个学生进行教育,并利用集体舆论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必要的制度,维护集体荣誉,向不良的倾向和行为进行批评和抵制,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和友谊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形成一个稳定的战斗集体。
4、培养坚忍不拔、勇敢顽强、刻苦耐劳、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
体育教材中的走、跑、跳、投、攀爬、平衡、支撑等内容,都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果断、顽强等意志品质,这也是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以课堂常规为保障,不断提高对学生的要求。每一次课,都要有新的要求,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学生积极上进,奋发进取的精神;在完成动作的质量上、难易程度上、运动负荷上不断提高要求,就能使学生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有效地受到勤学苦练、克服困难、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等意志品质的教育。
5、培养热爱劳动、爱护公物、注意安全的良好意识。
根据教学的需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布置场地、收还器材、保养场地设备,加强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教育。安全教育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认真强调安全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及时抓住课中的突发事件,表扬先进行为,制止不良倾向。针对具体情节,让学生明白自己行为的是与非,培养安全意识。
三、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
l、严格要求与启发诱导、耐心说服教育相结合体育教学中的严格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组织纪律和思想品质上。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要善于启发诱导、耐心教育、以理服人。严格要求与启发诱导、耐心说服要很好地结合起来,既要防止简单粗暴,也要防止姑息迁就。
2、正面教育、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在体育教学中,要坚持正面教育,多摆事实讲道理,努力做到晓之于理,动之以情,使其形成正确的认识。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应以正面教育、表扬鼓励为主。多表扬、少批评,防止简单粗暴的态度,体罚或变向体罚学生。
3、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生活环境等均有差异,认识水平、接受能力、思维理解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存在的问题也不完全一样,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4、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俗话说:育人先育已,正人先正已。教育家康德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可见,思想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需要我们教师言传身教。教师的言行仪表、工作态度、文化素养、道德面貌、意志品质等,对学生都有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四、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时,要以体育教材有机结合,恰当地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要脱离课堂实际的空洞说教,也不要放任自流的自然体现,而应当根据实际恰如其分地进行,我们通常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
l、说服劝告、语言激励法
语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教师要用生动形象、准确精炼的语言进行正面讲解、引导,溶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为一体,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教育,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法。
2、寓德于趣、游戏竞赛法
游戏,具有娱乐性、竞争性等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它不仅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能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也有积极的作用。很多游戏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教育内涵,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游戏之中,针对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因势利导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细心观察、表扬鼓励法
表扬是对学生的行为给予肯定性的评价。青少年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他们都希望得到表扬和奖励,教学中,教师要听其言、观其行,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与成功,及时地进行表扬,不但能激起学生的进取心,有助于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进一步的发挥,对巩固和发展学生的优良品质具有重大作用。
4、无形感召、典型榜样法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正面素材教育学生,如革命领袖和名人锻炼身体的故事、体育健儿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事迹等。用榜样的精神来影响学生的认识,熏陶其情感,启发其上进心,激励其行动。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优势明显、内容丰富、方法多样,只要我们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合理渗透,就能让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它的灵魂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志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杨静《榜样教育与大学生人生观培养研究》
3.易素贞《新时期大学生榜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