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8期   作者:和艳芬
[导读] 初中阶段的学生,情感比较丰富,思想比较活跃
        和艳芬
        云南省临沧市民族中学  云南 临沧 677000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情感比较丰富,思想比较活跃,意识趋于健全,对于很多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新现象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而且更希望在符合自身认知实际的情感状态内予以分析,获得解答,进行认识。而初中生物中包含着大量鲜活、生动、形象、直观的情感的元素,可以为学生深度学习生物,切实释放情感,全面表现自己提供有效助力。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时,应该加强对蕴含于教材之中诸多情感元素、资源、素材的融入、渗透、借用,以促使学生在深度学习生物知识,有效探究生物问题,充分认识生命现象中逐步丰富、陶冶、涤荡其情感,并以饱满热情投身生物学习,实现提升发展,将自己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热爱,对教师的尊重,对生活的喜爱反馈至自身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逐步打开自身情感之门,开启自身发展之旅。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物教学;情感教育;应用
        初中生物教与学的过程,不仅是生物知识、教学内容、专业信息的交流、互动、探求过程,更是师生之间心声、情感、意愿交融、释放、反馈的过程。面对诸多的生命现象,复杂的生命规律,多元的生物知识,只有融入丰富的情感,方可使爱国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等情感教育元素深度融合至初中生物教学。但是,与现实预期不相契合的是,目前很多教师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时,往往忽视了对于情感教育作用的发挥,淡化了对于情感教育元素的引入,以致生物课堂气氛沉闷,枯燥乏味,学生的生命活力、探究欲望、交互需要被无形掩盖,教学的生命力、趣味性、鲜活性也是大打折扣。这一完全背离学生发展需要,偏离教学定位要求的现状,使得情感教育的价值难以切实彰显,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基于此,教师应该以全新视觉重新审视情感教育之于初中生物教学的价值、作用和意义,进而切实开掘可供借助的各类情感元素,为生物教学注入全新情感因素,让学生在情感教育的感染、涤荡、驱动下更好学习生物知识,逐步塑造生物素养,切实获得更好发展。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夯实情感教育基础
        进入青春期的大多数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转折期,自我意识较强,心智尚不成熟,发展夙愿迫切。这些性格、心理、认知特性,使得情感教育的在生物教学中的融入显得极为必要。而且,只有以情感教育为辅助,方可在教师与学生心灵、意识、情感之间搭建其桥梁,为促进教学发展而给予保证。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指导时,应该加强对情感教育的应用,并借助诸多活动、结合有效指引,为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创设良好教学环境而提供助力。一是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针对不同学生在生物学习之中的个性差异,认知谬误,认识缺憾等,教师应该客观看待,冷静分析处理,尤其是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意愿,尤其对于一些学习现状不理想,学业成绩不突出者更应该予以重视,做到不忽视、不歧视,并和其一道分析问题,查找原因,耐心指导,积极帮教,让学生在教师的情感关爱中认识到生物教学的重要性,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的关爱与重视。二是及时激励每一个学生。针对不同学生在生物学习之中的微妙进步,巨大成功,全新收获,教师应该加强鼓励、肯定、表扬、赞许,切实调动、激活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意愿、积极情感,让学生以积极、昂扬的情感状态投身生物学习,提升学习能力。
        二、科学确立教学目标,凸显情感教育价值
        现行初中生物教材中包含着很多情感教育素材、资源、内容,加强对于这些有效情感因素的借助,可以为初中生物教学注入无限活力。

而且,随着初中生物在教学定位层面的逐步飞跃,提升,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实现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确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也成为初中生物教学中必须落实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在借助情感教育开展初中生物教学时,应该确立精准、有效、到位的教学目标,进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深度实践中,以知识为基础,以方法为中介,获取知识,产生情感,激发想象,启动思维,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将所学生物知识与科学精神、社会认识、人生价值等有机关联起来,在达成教学目标中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活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其人文素养,陶冶其道德情操。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关注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使情感教育的内涵得以无限延展,让情感教育植入学生心灵深处。例如,在《光合作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有保护好植物,才能有充足的氧气供人们自由呼吸,进而萌生对植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灵活落实教学设计,释放情感教育作用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上寻求突破,进而使各类教学活动,诸多教学资源等进入学生视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实地观摩中于无形之间获得情感教育的感染、渗透、涤荡。一是加强对媒介工具的使用。将一些比较抽象、复杂的生物知识,现象,问题等利用更为直观、形象、生动的图画、视频、微课等方式予以呈现,让学生在贴身了解、观摩中开展学习,丰富学习情感,激活内心夙愿。二是加强对多元活动的开展。可以在教学中融入游戏、竞赛、实践等活动,切实提升生物教学的感染力、生命力,让学生在游戏之中感受生物学习的奥妙,在竞赛之中体味生物知识的魅力,在实践之中理解生物学习的内涵。伴随着诸多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的逐步渗透,教学之中的诸多情感因素将会得到切实激发,释放。例如,在《血液循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视频演示血液循环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等认识血液的循环过程、方向等,渗透有关珍爱生命知识的教育。在《预防疾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行搜集与“疾病预防”有关的案例、素材、故事等,在课内开展分享,增强学生关注健康,预防疾病意识的培养。
        四、结论
        总之,将情感教育应用至初中生物教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性、必要性、科学性,既可以激发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生命活力,又可以切实推动初中生物教学效能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借助情感教育理念开展初中生物教学时,应该以学生实际需要与发展夙愿为基础,根据教学内容与知识特性,加强对教学措施的优化,情感资源的开掘,教学路径的拓展,情感素材的整合,逐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不断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让学生在情感教育的驱动、作用、助力下,更好学习生物知识,深度把握生物内涵,以饱满的热情、迫切的意愿、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态度投身生物学习,实现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元华.情感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OL].中国培训:1[2020-08-19].https://doi.org/10.14149/j.cnki.ct.20170615.389.
        [2]孙广新.试论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6(25):27-28.
        [3]李燕娜.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思路及做法初探[J].学周刊,2016(11):61-62.
        [4]马艳雯.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01):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