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雁归来》为例谈谈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阅读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8期   作者:汪玲玲
[导读] 余文森教授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中将核心素养导向的六大教学基本策略分为六类
        汪玲玲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保利分校  北京  100024

        余文森教授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中将核心素养导向的六大教学基本策略分为六类,即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略。基于此两种策略,我对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大雁归来》进行了全新的设计与反思。
        第四单元文章都为事理说明文,都是科学工作者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通过细致观察,认真记录,掌握科学事实,然后结合已有认识或科学原理,进行合乎逻辑的推断,形成科学假说,最后将自己的观点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形成科学认识。单元目标要求在阅读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筛选主要信息,自主梳理归纳课文内容;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学习分析、推理,初步了解科学探索的方法。
        《大雁归来》则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大雁归来过程中的种种细节,融知识性、抒情性、思想性于一体。本单元的教学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思考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并领会作者内心的情怀。
        一、情境化策略思考与实践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说到知识往往在情境中生成和显现,“所谓知识的情境化,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情境,把知识转化为与知识产生或具体运用的情境具有相似性结构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参与、体验类似知识产生或发现问题乃至创造知识。把知识还原到情境中,会使学习者直观感受到知识的原始形式,增强感受力,也同时增强理解力,甚至还会增强创造力。”基于这种思想的指导,在设计第四单元的《大雁归来》时,在整体感知环节,第一轮设计时我采用问题启发法,然而本次设计时候采取情境化表格梳理信息。例如“假如你是利奥波德的助手,请你请快速阅读课文,根据文中对大雁描写的句子,分小组合作设计一张《大雁北归沙乡观察记录卡》,并完成相应项目的填写。要求:将有关大雁的信息(例如生活习性、性格特点、迁徙路线、栖息地等)进行整理分类,信息记录准确简洁。”
        教师示例: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来。”因为本单元是科学事理说明文单元,旨在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意识,所以我“通过联系生活”,模拟研究情境,让学生化身为科学家的“研究助手”,从文字描述中“观察大雁”并尝试让学生自行确定标准,设计《大雁北归沙乡观察记录卡》,“记录大雁”。学生不仅需要深入研读文章中与大雁相关的信息,同时还要自行确定分类的标准,其实就是模拟完成“科学记录”的过程,意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和整合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实物” 、“图像”、“动作”、“语言”、“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等方法来创设情境。
二、整体化策略思考与实践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指出“整体化”意味着联系、构建和整合。从课程而言,整合意味着“统整”,“统整”可以分为“以知识为联系的统整”,“以主题为纲的统整”,“以核心素养为纲的统整”。而在教学实际中,“群文阅读”正是语文学科一种有效的策略和方法,“群文阅读”也是当下语文教学的热点。在编写《大雁归来》的第二课时我尝试实施了群文阅读设计,选择《像山一样思考》(选自《沙乡年鉴》)、《再也听不到鸟儿的歌声》(《寂静的春天》节选)、《当小鸟消失的时候》等三篇文章进行阅读思考。
        《像山一样思考》和《大雁归来》同样出自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再也听不到鸟儿的歌声》选自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创作的科普读物《寂静的春天》,《当小鸟消失的时候》则是谷川俊太郎的诗歌。然而这三篇作品都体现了对人类与环境紧密关系的深刻思考,可以极大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与思考空间。因此,我设计了如下两个环节:
    环节(一):阅读三篇文章,试从内容、主题、语言等方面比较异同。
        通过这样的思考与实践,教学设计实现了群文阅读的“互文性”。互文性强的群文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不能只背零碎知识,而是看到事物之间的关联。只要学会整合,那些看似散乱无序的信息就可以提升为系统性的知识。” 在比较阅读实践中,“学生习得了找相似点、抓关键点这种比较阅读的方法,克服了碎片化阅读的倾向,取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促使学生形成整体、立体的思维结构,为阅读能力的提升夯实了基础。这是单篇文本远远无法企及的。”
        环节(二): 诵读《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任意选择一节,以“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为开头写一节诗歌,表达你的感情与思考。
        阅读与思维、表达、情感体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密不可分。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通过诗歌的仿写将本节课的情感体验与思考转化为文字,从而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从而实现读写的结合与转化。

小结:核心素养是贯穿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根红线,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语文教师一定要通过阅读在核心目标的落实上“重锤敲打”,要实实在在有“干货”,要切实做到让学生在核心目标上有所得。要通过多种教学策略的实施,增加以达成核心目标为宗旨的语文实践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作芳 .拓展语文新路径,追寻价值最大化——群读类学课堂教学特点及教学建议[J] . 小学教学参考.2018(11).
[2] 张玉清.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卷二)
[3] 余文森.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J].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