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金福
宁南县新村乡中心小学校 615400
摘要:班主任是负责班级学生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相比其他任课教师而言,班主任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三观”的基础阶段和关键阶段,这一时期作为班级管理者和组织者的班主任对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基于此,小学班主任要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考虑,设计良好的班级管理策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学生积极配合管理工作,从而充分提高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质量。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问题;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班主任是班级正常运行的核心人物。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教师应该重点加强对小学这一时期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而优质的管理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就现阶段来说,在小学班级管理教育的发展以及创新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承担的任务是十分巨大的,面对当前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必须对班级管理意识进行更新,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班级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创建高效有趣的小学班集体。
2 小学生构建和谐关系的重要性
学习需要是学生自发性的行为,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教师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师生之间能够构建和谐的关系,学生学习的负担会更小,并且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知识,提高学习的质量以及效率。和谐的师生关系也会增加师生之间彼此的同理心,让学生能够更自主地融入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所在。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班主任是重要的引导者,不仅对学习有着指导性作用,还是学生个人品性以及学习的楷模。小学阶段是个体各项能力以及认知打基础的关键时期,班主任所作所为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所以要格外重视师生关系的构建,以和煦温暖的语言和温柔的态度影响学生,而不是用强硬的态度去规训学生,教师只有真正走入学生内心才能形成正向的引导,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3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意识较为薄弱
多数班主任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对学生的教学塑造是一个长期且漫长的过程,同时在管理水平以及教学理念上还仍旧使用传统模式,这也正是当前小学教学班级管理效率得不到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由于班主任需要管理的事务较为繁杂,往往不能良好地利用时间,这就导致班主任由于自身精力的分配不均导致班级管理出现众多失误,从而影响到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班主任教师没有形成优秀的管理能力,就会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寻正确方向。
3.2 管理模式单一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很多班主任为了提高管理的效率,会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以及心理诉求进行管理,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而且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上,班主任给学生的感觉都是刻板、严肃的,缺少灵活的管理方式。这种较为单一的管理模式,既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又会让教师感到管理任务繁重,管理效果很差。久而久之,学生在这种单一化的管理模式影响之下,也会认识到自己只是班级的“被管理者”,并没有参与感,天性以及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4 突破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困境的相关路径
4.1 不断强化班级管理意识
当前,很多小学班主任仍然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也逐渐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存在的弊端。
所以,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能够明确地认识到管理班级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对当前新课标改革的主要内涵进行了解,以不断贯彻和落实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班主任除了教书育人之外,还应该采取较为灵活的管理方式来加强班级管理。这就需要班主任能够在与同学们相处的过程中主动融入,通过关心学生的实时情绪,来了解学生在生活过程中的具体需要,进一步挖掘学生在学习中的潜在能力。当学生对于某些事情出现思想偏差时,班主任应及时将其思维向正确方向引导。例如,当小学生之间存在矛盾时,班主任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任何一个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学生关系较好的同学加强交流,进一步了解引起矛盾的具体原因,最后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让学生明白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重要性。如果其中的一个同学不服气的话,班主任就更应该从矛盾引起的根源上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
4.2 择优选班干部
班级管理这份工作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班主任为了显现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权威身份,以“一人独断”的方式开展班级管理活动,引起学生的不满,甚至会在班级管理中与学生产生冲突。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期教育环境下的小学班主任,我们要知晓班干部对优化班级的管理效果有积极的作用,从学生中择优选取具有管理才能的班干部,以自身的学识、人品、工作态度影响和感染学生,进而通过和优秀班干部之间的积极配合,完善班级管理的制度,让学生相互管理,在增进师生情谊的基础上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以求实现提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质量的目标。
4.3 班主任要注重自身良好形象的构建
小学生会对班主任的言谈举止进行模仿,所以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严格规范约束自身,并树立良好的班主任形象。首先班主任要做到衣着整洁、穿着适宜,避免过度打扮。其次,在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也要以优雅的谈吐和学生进行沟通,这种沟通的方式不仅更利于学生接受,还会让学生进行潜意识的模仿。最后,班主任要注重自身内在素养的提升,延伸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学习、增加涵养,这样才能够在教育以及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旁征博引,为学生树立博学的榜样,激发其学习兴趣以及热情,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学生也会自主向学习靠拢。
4.4 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制定针对性的对策
处于小学阶段的个体年龄较小,自控力以及自律性也较弱,所以,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多元的了解,发现存在问题,从而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工作。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班级管理工作难度以及复杂程度的增加,但是这种管理方法能够真正起到育人的效果。对此,班主任要提升自身的管理素养,从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角度切入,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在整体管理的基础之上进行细化管理。例如,当教师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不应急于求成,而是要让学生也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共同完成制度的制定,这样在后续的制度执行中学生也会自觉遵守,无论什么样性格的学生,只有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真正在执行中约束自身的行为。
5 结束语
对于整个班集体来说,班主任是班集体正常运转的重要核心,同时也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引导者。面对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只有这样,班级管理水平才能在新课标教育教学的大背景下获得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新.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探析[J].学园,2019,12(06):95-96.
[2] 陈小龙.我国班主任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新课程(上),2019(02):226.
[3] 白家鹏.小学班主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9(05):184.
[4] 梁凤霞.略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02):157.
[5] 贺长礼.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探微[J].甘肃教育,2019(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