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8期   作者:胡子祎
[导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认知能力提升,
        胡子祎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吉林省长春市 100020
        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认知能力提升,探究意识培养,发展潜能激活,自我夙愿实现都有着重要作用,积极影响。而且,小学阶段所涉及的很多综合实践活动,与不同学科、不同知识、不同问题之间也有着密切关联,紧密衔接。加之很多小学生对于一些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等,都有着浓厚兴趣与迫切意愿,其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都会得到切实满足与全面增强。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时,应该以探究性学习策略为辅助,将诸多具有探究性、研讨性、交互性、思辨性的问题、知识、内容、事物、案例等融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共同研讨,相互分析,协作参与中逐步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学习技能,为确保综合素养塑造,认知潜能激活而给予保证,奠基铺路。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思考
        所谓探究性学习,主要指以科学领域、现实生活为辅助,让学生适时融入多元情境,并即时选取某个问题、某种现象、某一事物,进而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与猜想假想,开展质疑探索,进行调查研究,实施分析研讨,落实表达交流,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培养兴趣,激发潜能,提升能力的目的。在探究性学习的激发、调动、驱使下,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参与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与需要将会得到最大满足,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教育效果也会逐步达成,更好彰显。因此,为了确保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科学性、针对性,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时,应该以探究性学习策略为辅助,并在实践与探索中融入诸多探究性问题、探究性活动、探究性话题、探究性假设等,让学生在积极探究、主动参与、协作互动、交流研讨中投身综合实践活动体验,通过动手操作、感知体悟、思考交流等方式,实现综合素养的切实提升,发展夙愿的充分实现。
        一、以学科教学为载体,让学生在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中投身探究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以其宽泛的外延,深邃的内涵而广受众多师生所钟爱,而且,不同综合实践活动在导向、定位、目标上也有着一定侧重点、发展性。加之小学阶段所开展的众多综合实践活动,在知识和内容上与不同学科之间都有着很强的交互性,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因此,教师应该立足教学实际于目标定位,积极探寻不同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融合点,多创设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教学情境和参与机会,让具有不同发展需要的学生多参与、多实践,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融合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并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其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一方面,加强各学科教学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整合,在寻求相互之间融合、对接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升,推动学生不同学科学习效率提升。另一方面,积极探寻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教学方式、手段、路径的整合,让学生在不同学科学习中获得更多参与实践、突破自我的机会,在全面优化教学选择上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内容需要,将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资源、内容、素材等引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让学生结合具有实践性、探索性的教学指导内容,在认识视野得到拓展的同时,积极投身实践,增强其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并在不同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中获得提升发展,实现认知迁移。
        二、以合作体味为辅助,让学生在协作交互与综合实践活动关联中开展探究研讨
        必要的协作,有效的互动,是确保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效能得以凸显的关键。教师在借助探究性学习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时,应该多给予学生合作体味的机会,多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合作体味中投身探究研讨,获得认识迁移,实现能力提升。

一是借助生活化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培养,互助意识塑造,让学生在丰富多元、精彩多样的户外活动中逐步培育其合作精神。例如,可以借助“分组锄草”,将班级学生均衡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进入对应“除草”区域,合作完成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竞争合作中提升其动手能力,增强其合作素养。二是利用参与式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设置具体场景,让学生调动身心潜能,协作探究、分析,寻求对策,获得锻炼。随着对于不同问题的解答,复杂任务的化解,学生之间的关系自会更加融洽,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目标也会逐步得到达成。
        三、以自主实践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与综合实践活动交融中进行探究研判
        由于不同学生在参与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时,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认知特性、个性夙愿、发展需要,以致综合实践活动在开展,进行,完成时,学生之间所获得的感受、认识、触动、影响也有着较大差异。因此,为了确保不同学生发展意愿可以得到切实满足,自我个性能够获得充分张扬,教师在组织开展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时,应该针对不同学生认知特性与个性夙愿,给予其更多自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自主感知、自主实践、自主探究、自主研判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能力。一是凸显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通过不同方式、路径、手段,获得不同体验、感受、认知,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二是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针对性,结合不同学生自主实践需要,科学设置一些活动内容、要求、规范等,让学生在针对性实践、探索、参与中逐步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四、结论
        总之,将探究性学习适当融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着很强的必要性、科学性、现实性,既符合小学学生认知需要,又顺应教育教学趋势。而且,在探究性学习的驱动下,学生投身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也会得到切实增强,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应该以探究性学习措施、思想、理念、要求等为指引,让学生在探究实践、自主研讨、观察分析、实践体悟中得到认知能力提升,实现综合素养塑造,获得发展潜能激活,进而带着浓厚兴趣,饱满热情,积极态度,迫切夙愿投身综合实践活动,获得发展提升。
参考文献:
        [1]丁晶.小物件,探究大智慧——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策略[J].亚太教育,2019(12):180-181.
        [2]葛建刚.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践行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9(02):100-101.
        [3]孙延红.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践行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4(16):28-29.
        [4]张琪.探究性学习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2(S2):17-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