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萍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一)古蔺河流域概况
古蔺河是古蔺人民的母亲河,是长江流域的一条二级支流。作为长江干流上游右岸一级支流——赤水河的一条重要支流,主河道自西向东从古蔺县城穿越而过,沿途接纳了椒坪河、小水河和水落河等若干小支流,最终在太平镇汇入赤水河,千百年来默默滋养着古蔺县城和沿途若干个乡镇的人们。
古蔺河干流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中北部,是赤水河左岸的一级支流,处在东经105°35′~106°02′、北纬27°55′~28°08′之间。干流发源于古蔺县箭竹苗族乡磨槽口,干流由西向东横穿县境中北部,在太平镇太平渡口处注入赤水河,流域面积达965平方千米。流域内最高海拔1820米,最低320米,相对高差1520米,主河道全长70.7千米,河床平均比降18.4‰。
大致可以彰德保安桥和污水处理厂为界,将古蔺河分为上中下游三段:彰德保安桥以上为上游,沿途山峦耸立,沟壑纵横;中游流经县城区域,长度大约10多公里,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污水处理厂以下为下游,流程较长,差不多占到古蔺河总长度的一半,但地势起伏和缓,在汇入了几大支流后,流量逐渐增大。
(二)干热的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气候
古蔺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四川盆地南部边缘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具有四川盆地气候和云贵高原气候特征,垂直变化明显。
其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寒冷;气温差异大,无霜期长,日照较充足。古蔺河流域年平均降雨量750mm~1100mm,相对于同类气候区年降雨量偏少,湿度适中,夏秋季节较为集中,冬春季节少雨;流域内不同地域热量分布差异大,垂直差异明显,具有四川盆地南部高温和贵州高原乍寒乍暖的特点。
流域下游河谷地区显示出一定的干热河谷特点。该流域由于山高谷深,河谷被大山体所夹峙,形成闭塞地形,处于东南暖湿气流西进北伸的背风面,气流下沉增温减湿,形成焚风效应,典型的干旱气候成为这一地区的显著特点。因年降水量偏少,蒸发量较大,一般年蒸发量达到年降水量的3~5倍,造成空气、土壤水分严重亏欠,土壤极度干燥化。而且十分有限的降水有主要集中在每年(5)6~9(10)月,季节分配极不平衡,导致伏旱和春旱极其严重。
(三)古老地质和复杂的地形地貌
古蔺河流域地处四川盆地最南缘,处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带乌蒙山系大娄山西段北侧,境内地层古老,构造复杂,灰岩、砂岩和页岩出露广泛。
流域内地貌系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中、低山类型区,浅、中切割丘陵和中、低山地发育,地形起伏较大;整个地势大致西高东低,南陡北缓,地貌向西及向南由深丘向低、中山过渡。土壤种类主要为发育于石灰岩、黄色砂岩红色砂岩的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和紫色页岩发育成的紫色土,灰岩、页岩发育的石灰土和泥炭土等。
干流流经地区地形大多以中低山、丘陵和河谷平原为主。
上游地区地势高峻,地势起伏较大,广泛出露的古老页岩和砂岩长期受重力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的影响,崩塌明显,岩质疏松;雨季的强降水不断的侵蚀冲刷切割,坡面上沟壑纵横;河谷中流水下蚀作用强烈,河床较窄,河谷深切,形成典型的“V”形河谷。千百年来的长期侵蚀、搬运和沉积,河床及两岸留下了棱角分明的巨石,有的数十个立方大小,或平躺,或斜插,阻隔流水,形成“这儿一个塘,那儿一个凼”天然景观;河床中水流清澈,鱼虾隐约可见。
中游和下游地区地势起伏和缓,上游搬运而来的砾石陆续沉积下来。两岸虽仍然不乏有发大水从上游搬运而来的好几个立方大小的岩石,但河床中沉积的鹅卵石和泥沙较多。经过长途的搬运和长时间的冲刷,砾石的棱角大多数已经被磨平,形成粒径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不等的大小鹅卵石,或圆的或扁的或呈片状的;在河床底部和河流上游粒径较大的多一点,在河床左侧或者河流弯曲处的凸岸和河流下游,粒径较小,甚至泥沙沉积较多,经过长期的反复沉积,形成河漫滩甚至面积较小冲积平原(如麻湾桥左侧一大片和古蔺中学临河新运动场等)。偶尔涨洪水,也会从上游和支流带来少许脆石块,在河床中显得特别的突兀。在河床右侧或者河流弯曲处的凹岸,侧蚀和下蚀作用明显,河床较陡沉积物较少形成了一些水深近两三米的回水沱(比如观音塘等)。
(四)河流水文特征明显
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秋季降水较为集中,每年5~6月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汛期,水位可涨高数米甚至十来米。1994年5月底的洪水,洪水翻过了落鸿桥和下桥桥面,笔者深有体会。近两三年,每年夏季都会出现一两次河流流量特大的情况。冬春季节和伏旱时节,降水稀少,加之两岸农民或引水或抽水灌溉农田,流量剧减,甚至会出现断流。所以,古蔺河干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
雨季来临,地表冲刷强烈,上游地区和各支流水土流失明显。雨水不断冲刷地表,形成坡面流,在各个冲或者沟汇聚,小溪汇到干流。洪水过境时,河水浑浊,含沙量剧增;洪水过后,流水侵蚀和搬运作用逐渐减弱,泥沙沿途陆续沉积,河水逐渐变清,含沙量锐减。旱季,含沙量较少。
干流上游河段,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较大,水流速度急促,雨季在陡崖处形成若干瀑布景观,蔚为壮观。中下游河段,地势起伏和缓,流速较为平稳;当然,在汛期、回水沱处或者弯道处凹岸一侧,水流也较急。
境内地势高峻,河谷深切,石灰岩地貌区溶洞水、冷泉水溢出,水温较为冰凉;在某些特殊河段,偶尔也有温泉出露(如支流水落河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