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诊断与治理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8期   作者:惠婉婉
[导读] 基于初中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诊断与治理,本文主要结合初中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诊断;
        惠婉婉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九年制学校  610105
        摘要:基于初中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诊断与治理,本文主要结合初中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诊断;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治理,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班级管理;问题诊断与治理;初中教育
        引言
从目前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方向偏离、主体参与性不够、针对性不强以及可行性较差等方面。教师需要进一步落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问题成因,制定更为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不断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群体的更好成长。因此,本文针对问题,探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诊断与治理。
        一、初中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诊断
        (一)方向偏离
从我国当前初中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很多问题,但首要问题仍是方向偏离的问题。虽然我国教育部门早已发布政策性文件,明确了教育工作的方向。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仍然存在一部分教师缺乏对文件内容的认识,无法形成一个科学的班级管理目标。同时,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们的压力依然很大,将几乎是全部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了学习中,这也使学生失去了其他提升自己的机会。
        (二)主体参与性不够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始终明确学生才是管理的主体。教师的管理目的也在于帮助学生树立起一个内心的约束力,形成自律,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对此,便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治,发挥出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学生管理的重要性。班级内的大事小情,仍然是教师的掌控。如此一来,既无法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还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负担,十分不利于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三)针对性不强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往往会涉及到很多当面。包括学生学习的管理、学生素质的管理、班级秩序的管理。但是教师并没有针对不同的管理目标设置与之对应的管理计划和管理方案,使实际的管理工作和管理的对象出现了偏差。同时,在面对一些具体事物时,教师也缺少深入的研究,未能发现问题的本质。所以的管理也成为了形成上的管理,无法改变本质。
        (四)可行性较差
科学的班级管理应始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建立正确可行的管理目标。但是目前仍存在一部分教师在管理目标的制定中,并没考虑到实际的情况以及目标的可行性,仍处于理想的状态。

对此,也导致了管理目标执行的困难。同时,当教师一次次达不到目标时,也会给教师的信心造成打击。
        二、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治理
        (一)引导学生自治
随着人们人文意识的崛起,在各项事务中,都在强调民主二字。对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也需要做好民主政策的导入,要改变过往传统的单一教师管理模式。如若仅仅是教师单独管理,不仅仅会消耗教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不理解,无法达到管理的预期。教师和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学生也有义务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同时,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也能够理解教师的不易,体会教师的辛苦,从而更严格的要求自己。
        (二)协调沟通,合作共治
通常情况下认为,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往往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包括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但是若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仅仅是强调单一方面,并不能发挥出具体因素的作用,只有实现了全部因素的协调,才能够真正起到对学生成长有益的作用。对此,教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治外,也需要协调好学生的家庭、社会,推动各方信息资源的共享。并针对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大小问题,及时地发现、及时地反馈、及时地解决,从而达到学校管理、家庭管理、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机结合。
        (三)提升班级管理者的综合治理能力
综合治理能力是新时期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新课程改革后,一再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成长。对此,教师的教育也绝不仅仅是知识的引导,而是要促进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也要有效导入生活元素,实现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收获更多的成长。那么基于这样一个前提,便需要教师在面对管理问题时,能够先对问题进行剖析。尤其是当学生犯了错误后,教师要做的并非是批评,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到问题,并自己思考今后该怎么做,形成一种学生认可的约束力,并体现在学生今后的行为表现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展开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自治、协调沟通,合作共治以及提升班级管理者的综合治理能力等一系列方法来达到目的。意在从多个角度出发,针对目前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成因,找寻解决方法,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案策略。从而不断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群体的更好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立华, 丁昌泉, 刘正晶. 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诊断与治理[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 No.546(02):57-57.
[2 ] 杨占利. 浅析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与治理方法[J]. 课外阅读:中下, 2012(22):360-360.
[3] 王爱花. 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 584(02):46-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