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如影随形”,育“润物无声” ——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8期   作者: 吴 鹏
[导读] 在新一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贯彻的大背景之下,高中音乐教学愈发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吴 鹏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正阳中学
                                 
        【摘要】:在新一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贯彻的大背景之下,高中音乐教学愈发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不仅能够提高高中生的审美水平,还可以作为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将音乐鉴赏的美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对学生的情感和思想道德素质上的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是德育教育中的一大创新。
【关键词】:高中音乐;德育;渗透;必要性;途径


        高中音乐教学在很多学校都已被逐渐淡忘,音乐课更多的不是学生们学习音乐的课堂,而是成为了他们的自习课,成为了学生们查漏补缺,学习高考内容的一节课。然而,高中音乐作为高中阶段教学大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独特的学科价值。音乐教学既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品德与思想。音乐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艺术,是艺术性与思想性结合极强的学科。
        
一、把德育渗透到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必要性

        德育教育为教育工作者结合现阶段社会发展情况和我国教育事业的要求,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方面和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在认知、感悟、切身感受的过程当中,逐步塑造出良好的道德素质。在知识和技能运用中从听觉与触角等方面的感受渗透德育教育,这也是实现音乐教育的重要方面。例如,在进行“声部合唱训练”中,很多学生对声部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声部高不可攀,在学习时产生
畏难的心理。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耐心与恒心。
        德育是高中生必不可少要经历的,如果他们有了正确的德育观念,那么在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就会更加理智,教师的压力相对也会减轻很多,但是德育教育单单开设一门课程又太不理想,不仅会显得过于累赘,还会让学生排斥,所以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们都认为十分轻松和十分喜爱的音乐课堂中能保证他们的学习效率,能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受到德育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让德育成为他们如影随形的一个东西。
        作为高中音乐老师,需要重视时代发展的前沿,大胆地创造音乐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的趣味程度,缓解高中生学习压力的同时,引导高中生的音乐品味以及道德素质的健康养成。
        
二、融德育于音乐知识技能的运用之中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还
要培养学生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等
的判断能力,让学生具备对自己思想以及
行为的控制能力与反思能力。
        在高中音乐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是主要进行音乐教育,德育教育只是一个辅助,毕竟音乐教师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音乐的教育,德育可以在学生休息的时候给他们灌输一点,也可以在学生学习音乐感到累或者疲倦的时候适当进行。

音乐教育本身就要求学生能理解艺术家通过音乐表现出来的道德态度,因此教师需要有效引导学生。例如,在欣赏《国之瑰宝——京剧》这一片段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们通过对经典京剧剧目的了解、欣赏,去感受剧中对社会生活的描述,逐渐培养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
        
三、通过高中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道
德思维
        
        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的道德思维进行有效培养,使其对生活中的道德现象进行有效思考,然后再结合自身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有效反思。通过音乐德育教育渗透,也能有效帮助学生对客观世界进行形象的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范围,活跃他们的思维。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下,加强对道德的感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三观。
        用音乐故事给学生讲述德育既不会让课堂被别的东西所主导,又能够体现德育教育,是很好的一种方法。如果教师能加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那就会事半功倍,既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又能让他们的学习更加容易。
        
四、通过音乐鉴赏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鉴于现阶段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也是倍加呵护溺爱,在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限制着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再加之高中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这些因素都导致其心理承受能力极为脆弱,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缺乏一定的抗挫折能力。音乐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活动,帮助学生逐渐形成顽强的意志,树立敢于面对挫折、战胜困难的决心。
        例如,在欣赏贝多芬的经典曲目一一《命运交响曲》时,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聆听这首壮美的音乐篇章外,也要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对抗不公命运、勇于克服自身缺陷、最终成为一代音乐大家的励志故事,让学生知晓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的,都有面对困难时的艰辛。当困难来临时,我们要只要以顽强的意志与其对抗到底,那么在历经挫折的洗礼后就会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如此,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命运音乐交响曲》这一曲目的鉴赏与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增强了抗挫折的能力。
        
总结:
        音乐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艺术,音乐也是艺术性与思想性结合密切的学科。音乐教师在所有的教学中,一直都扮演着可有可无的角色,尤其是高中教学。但是不能因此就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用处,教师要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让自己能在自己的课堂中放光发热的同时,还同时做到引导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的作用,这不仅对学生有好处,也能让教师感到自己的价值,把德育渗透到高中音乐课堂中就是很好的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海玲.以艺育德,以德促学——关于中学音乐教育渗透德育教育的初步尝试文教资料,2010(10)
【2】贾熹.音乐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有效途
径.文学界:理论版,2012(1).
【3】雷默.音乐教育的普遍哲学是否存在.刘沛译.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专辑,2011(5).
【4】韩丽娜.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初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
【5】(加)范梅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