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利
西安市八一民族中学 710108
摘要:新疆作为文化多元并存的地区,新疆的稳定对于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祖国统一大业,国家安全有着重大意义。新疆的青年一代担负着建设新疆,发展新疆的重任,因此持续提升新疆少数民族人才质量对于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
关键字:民族学生;教育;管理
前言:为了推进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党中央提出了依托内地优质教育资源培养新疆少数民族人才的战略创举。由于目前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针对当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探索教育管理工作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切实提高民族学生的培养质量。
一、内地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
(一)、思想方面:思想比较活跃,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而且愿意尝试,也敢于尝试,相比较汉族学生更加感性,开放大胆。看问题比较简单直接。
(二)、价值观方面:世界观、人生观态度积极,但表现过于功利化。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特别是来自于农牧区地区与城市家境贫困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与生活地域环境的影响,他们要求公平的意识非常强烈,但这种 “公平”趋向实惠化、功利化和短期行为。
(三)、语言方面:由于近几年国家在新疆大力普及普通话,新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越来越高,很多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超过汉族学生,但是民族学生私下交流的时候还是习惯用民族语言,这样对于老师了解学生私下的状况很不利。
(四)、学业方面: 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地域基础教育水平的差距,使得学生基础知识较弱;民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处理问题的思维比较简单,面对学习上的挑战或者过于复杂的问题他们往往直接放弃,因此成绩相比汉族学生,相对落后。由于享受国家的政策照顾,在高考录取以及很多高校在对民族学生的考核上都有照顾,因此学习动力明显不足。
二、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1、由于民族文化背景、语言、宗教、习俗等均与内地学生有很大区别,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来到内地后更愿意与本民族的学生交往、抱团以获得安全感。
2、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普遍比较敏感,由于对新环境的不熟悉和不了解,他们习惯于封闭自己,掩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面对他人,很难敞开心扉。
3、由于内地的汉族学生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新疆以及新疆的少数民族不太了解,对于新疆的认识比较片面狭隘,所以对于新疆籍的少数民族学生往往会贴上标签,往往不愿主动与他们亲近。
4、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与人交往时礼仪比较多,而内地学生的交往礼仪较为简单,由于对于新疆少数民族的交往礼仪不太了解,为了减少交往中不必要的冲突或者误会,往往采取的方式就是减少来往。
(二) 内地学校缺少处理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冲突的应急机制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及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在风俗习惯 、民族情感、宗教信仰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他们之间极易发生冲突,一旦学校处置不及时或者不得当,就会造成事态扩大,本来很小的一个问题,很可能演化为民族问题,破坏民族团结,而内地学校往往没有应对此类问题的机制。
(三)内地学校的老师对于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缺乏针对性
由于内地老师对于新疆的历史,风土人情,宗教问题都不甚了解,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特点规律缺乏研究,对于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也不清楚,学校也未组织相应的培训,所以在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往往没有针对性,习惯于用管理汉族学生的方法手段来管理民族学生。民族学生身份特殊,很多老师担心自己管理手段或者言语不得当而使正常的管理被上升到民族冲突上,而往往投鼠忌器,小问题不去管,大问题不知怎么管,这导致了民族学生在内地求学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
(四)民族学生的德育教育管理未受到重视
近几年来,境外“三股势力”极端思想的渗透越来越倾向于青年一代。而很多内地学校对于民族学生的爱国教育、德育管理不够重视,满足于民族学生只要在学校不惹事或者不闹事即可,对于他们缺少基本的引导和爱国教育。
(五)民族学生德育教育的管理手段比较单一。
很多学生对民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基本上是以讲座,看电影,说教为主,而这样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缺少内涵,不能走心。
三、关于加强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意见建议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建立核心价值体系
内地各学校要充分重视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坚决抵制 “三股势力”对学校的渗透和影响。学校教育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技术技能型人才,还必须把学生培养为符合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让学生了解新疆的历史、了解民族的历史、了解宗教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新疆民族地方史的学习,对新疆自古以来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毋庸置疑。要让学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二)、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从细处着眼,丰富方法手段,做到润物细无声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要兼顾民族特色。例如在穆斯林的传统节日诺鲁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少数民族节日时由学校组织进行文明过节,既可以使得同学们感受的节日的气氛,又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到来自于祖国、来自于学校、来自于集体的温暖。潜移默化的对达到进行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三)、加强内地学校老师对于新疆历史,民族宗教,民族学生特点规律以及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研究和培训,要使得老师的教育有法可依,有理可据,并且更加的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四)内地学校要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学生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维护教育系统和社会稳定。
(五)牢牢占据新媒体主阵地,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明确要求高校要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高校应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官方QQ群、微博 、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形成校、院(系)、班三级联动信息网,依法加强对高校思想阵地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