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8期   作者:莫元春
[导读] 小学阶段,部分教师与家长往往非常注重学生对于语文、数学等知识的掌握
        莫元春
        巴州区第十二小学校   636000
        摘要:小学阶段,部分教师与家长往往非常注重学生对于语文、数学等知识的掌握,而对美术等学科的关注度较低,导致小学美术课时较少,教学质量不高。长此以往,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将会出现偏差,不利于小学生创造力、创新思维的发展。小学美术教学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努力,以此推动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提升学生在美术课堂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性教学模式。此模式能提升小学生的审美素质,其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小学美术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1小学美术特征
        小学生年纪尚小,其智力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等问题,即无意注意。此外,小学生在课堂上容易走神,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好动贪玩,对于新奇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小学美术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美术教学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趣味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趣味性教学模式,运用各种有趣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一步提升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实现小学美术教学有效开展,由此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美术创作兴趣,进而培养其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2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2.1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教师教学所需信息的获取来源也更加丰富,教师能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料也更多,更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学美术趣味性教学模式可以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帮助教师构建更加智能化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其全身心投入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
2.2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以往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教学的主体,学生通过学习教师讲授的内容,吸收并掌握知识。在此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导致小学美术教学效率较低。趣味性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促使其提升学习积极性,并将注意力放在课本上;同时,趣味性教学也可以提升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分析和评价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教师也可及时与学生沟通并引导学生解决。
2.3可以提升教学时间的利用率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游戏等形式进行学习,这是趣味性教学模式的一大特色。趣味性教学模式没有固定的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增强课堂趣味性,促使学生逐步提升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趣味性教学模式重新分配了教学时间,以趣味为基础,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创作的时间。如此一来,教师通过观察就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方便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思路,同时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
3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3.1联想绘画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联想绘画法指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将美术课堂的创作主题与联想内容结合,从而创作绘画作品。教师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时,不仅可以运用语言,而且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创设符合要求的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学生在情境中的联想需要相关素材,这些素材能辅助学生创作出更具个人特色的绘画作品。如,美术课堂主题是“恐龙世界”,教师可以使用教学语言与相关视频的联想式绘画法,组织学生了解恐龙的生活场景。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段《侏罗纪公园》的短视频,使其知晓恐龙是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亿万年之久的动物。其次,教师使用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画一画恐龙。在开始具体的创作之前,我们要联想一下,恐龙这个庞大的家族是怎样的呢?”这时,学生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紧接着,教师再通过视频、图片等展示翼龙、霸王龙、剑龙等学生喜欢的恐龙,引导学生分析并指出这些恐龙的各自特征和共同特性,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如恐龙吃什么、怎么飞、五官和脚爪是什么样子等。教师经过了解—想象—绘画等几个步骤,引导学生自由想象并画出喜欢的恐龙形象。最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画出各种的恐龙组合成“恐龙世界”,再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3.2巧妙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启迪学生欣赏思维
         (一)游戏法就增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趣味性而言,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游戏式小组合作法。紧随时代发展潮流,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美术知识竞赛,在欣赏过程中,巧妙借助问题加强引导学生欣赏思路。如:以《向日葵》为例,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巧妙借助PPT形式给学生展示、呈现。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找恰当时机,穿插作者的人生经历等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以比赛的形式,有效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从而真正实现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多角度观察法就多角度观察法而言,其中这两方面非常重要,一是色彩;二是内容。就色彩而言,它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作用可是不容小觑的,可以说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关注点。因此,这对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就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其在欣赏教学中,一定注意给学生重点讲解色彩运用知识;就内容而言,它可以说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内容。基于学生深入理解美术作品内容基础上,才能真正达到这个目的,即学生深刻感受美术作品作者内心真实思想感情,学会赏析美术作品。
         (三)多维想象法何为多维想象法?实质上就是一边想象作者的心境,一边想象美术作品的现实意境。反映到学生欣赏过程中,就是既要关注美术作品本身所表现的人物,又要体会美术作品作者思想感情。就增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趣味性而言,采用多维想象小组合作法,将非常有助于班级每位学生多层次感悟美术作品的内涵。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切忌一味地让学生独自想象,而是应加强鼓励,加强引导,让学生基于独自想象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讨、分享。
3.3观察手工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观察手工法指教师提前收集相关实物或图片,在课堂上让学生仔细观察,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开展手工制作。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让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此外,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认真的观察实物、图片,主要观察物体的特征,以特征为着手点进行手工操作,使学生的手工作品更加贴近生活。如,在《折纸动物》一课的教学之中,教师可采用观察手工法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展示各种动物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动物在不同状态下的动作。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指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模仿动物的样子。其次,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的动物形象,并分析它们身体的比例,引导学生寻找折纸动物的规律:把握好头、脖子、身体、四足的长度和宽度的大致比例关系,巧妙地利用各种纸张的花纹、色彩,通过剪、撕、贴、画几种方法装饰动物。最后,学生剪出树、小草、石头等并将其组合在一起,组成“动物王国”,开展游戏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渗透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教育理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使用趣味性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不同课堂的教学内容选择最为恰当的趣味性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趣味性教学的引导下,不断提升美术素养,通过美术创作获取学习的乐趣,以形成正确的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洁.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学周刊,2018(3).
[2]赵丽荣.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探讨//新教育时代,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