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体会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8期   作者:杨思朝
[导读] 数学概念是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的基石,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先决条件
        杨思朝
        迪庆州藏文中学  云南省迪庆州  674499
        摘要:数学概念是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的基石,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先决条件。概念教学是帮助学生习得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核心,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一环。施行新课改革,老师是施行的主导力量。对于授课老师还有教学工作者来讲,新课改革不光是一个艰巨的挑战,还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契机和挑战总是密切相连的。广大教学人员需要抓住这个契机,适应新课改革的时代步伐,改变以往的授课理念,感悟数学的新理念,加强教学品质,进而培育出更优秀的高素质精英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体会
        引言
        如果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清楚、掌握不牢固则会造成多种不良效果,严重制约学生的解题和思维能力的提升。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应试教育等,不少教师不愿意在概念教学上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仅仅是将数学概念一带而过,或是当作语文概念模式进行解答,从而导致了不少高中生概念领悟不足或把握缺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解题质量。既然概念教学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概念教学呢?
        1广泛应用探究式学习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的教学优势,把它应用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以此更好地提升数学教学效果。比如,在线性规划的知识学习时,我们都知道,建立线性关系,需要先去挖掘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线性关系的实际问题非常多,如方案的运用下项目成本是否可控,是否能保证最大化收益,在计算此类问题时,我们就可以充分探究与收益相关的各个变量,通过建立线性关系模型,并且画出直角坐标系图,方便比较,得到问题的最优解。高中数学的知识点,通常都是相互关联的,在学习各个知识点时,要利用好探究式学习的优势,把握好各个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做到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习圆锥曲线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通过其与参数方程之间的关系,把复杂的圆锥曲线函数转化为较为简单直观的参数方程,方便学生求解,提升解题效率。此类互化的解题方法在探究性学习法的指引下,得到了很好地运用,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是一种很常见的解题方法,此外,数形结合这种极其重要的数学思想,也可以通过探究性学习得到更好地应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画出更加适合的数学图形,使得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直观明朗的数学图形,帮助学生更好地解题,同时还可以通过推理验证,得到多元化的解题方法,以此得到数学问题的最优解。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各个知识点的教学时,都可以广泛地运用探究性学习法,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改善老师与同学的关系,否认学生计行言听转换教与学的理念
        新的课程革新需要高中数学老师在授课时要以高中生为学习的中心,老师的角色要从以前的确定者演变为同学学习流程中的参与者还有指引者,高中学生在学习的途中要从以往的参加者慢慢变为组织者还有确定者。在新课程革新的背景中,老师在同学们学习途中起到指引与参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全方位指引与适时参加上。比如,在给同学们讲解湘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几何与函数》这一课时,老师应该在讲述完课堂内容以后,提出有关的问题,让同学们划分成小组自行探讨、探究函数的兴致还有函数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老师应该在旁边观看同学们探讨与探究的成果,并在适当的时机指引同学们该怎样处理问题,而不是一直在讲述课堂上的内容,让同学们课下做大量的习题。老师在授课的途中应该搭建起轻松愉快的课上学习环境,唤起高中同学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与乐趣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大力发挥自身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持续探讨和探究的途中,同学们会积极并主动地琢磨问题,持续的发现并把控诸多优良的解答方式,逐渐地占据在学习途中所碰见的种种难题,从而提升高中学生在学习途中的自信心,让同学们变为数学课上真正含以上的指导者、抉择者,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创设性思维。


        3实现应用,建构体系
        概念体系一般隐没在知识内容知识,因此在概念形成之后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性理解,而是需即时通过数学应用,让学生进一步明晰概念的属性,厘清概念的外延,把握概念的本质,建构概念体系。: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于对数学本质的把握、揭示和体验。在对所学概念进行灵活变通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厘清概念间的关系,把握概念本质,有效地开展和巩固学习,体验概念的形成,明晰概念的外延,利于概念体系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四基”和“四能”。
        4利用开放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
        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引入,不要教学内容局限、捆绑在教科书中,应选择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为题材,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而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数学公式和概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新课导入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以欧拉公式为例,若单纯将其作为数学公式进行教学,表现为eiθ=cosθ+isin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θ=π时,可将公式变成eiπ+1=0,随着运算性质与要素关系的变化,公式也会随之变化,π表示圆周率,e表示自然对数的底,这两个数值均是作为超越数存在的,且在数学中较为常用,0最为最小自然数,处于π、e、i、1中间时,可形成较为简单的关系式,这也是数学美的体现。创新是人们不断追求美好事物的直接体现,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充满美的魅力,从而使学生不断自我完善、积极进取,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踊跃提出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激情。
        5培养学生长期化、持续化整理错题
        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良好品质,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整理错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经常性地检查学生的“错题集”,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错题集”进行批改与纠正,并根据学生在“错题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案。另外,针对学生普遍出错的题型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重点讲解,从而达到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6问题情境教学应用
        问题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借助问题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重要措施之一。问题情境的设计基于教师对学生现有知识的掌握程度,设计的一环套一环的问题串,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让学生更加愿意进行知识的探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切实符合现阶段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够符合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要求。同时,还要控制好问题设置的数量,过多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过少的问题则会引不起学生的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落实以后,课程标准对授课实践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推动大部分教学人员持续优化授课理念,用领先的授课思想和理念来带动头脑,为同学们创建一个富有活力、富有乐趣性与趣味性的高效课堂。所以,在现实授课中,老师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加强课上授课效率,推动同学们的全方位进展。
        参考文献
        [1]史云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89.
        [2]李玉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2):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