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仁凤
广州市白云区培英实验小学
摘要:解决问题的环节一直以来都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让孩子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教学知识点成为了当前小学数学老师们的教学难题。运用实践性作业,可以将解决问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达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学习数学同步进行的效果。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低年级数学教学的经验,从趣味性、自主性、互动性、生活化几个方面,通过举例分析详细探讨了低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思路,希望与同行进行探讨。
关键词:低年级;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
引言
当前教育部不允许低年级段布置书面作业,但是所学知识又需要巩固,为此需要寻找其它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通过实践性作业的研究,设计好玩的又有效的实践性的作业就尤为重要。运用实践性作业展开数学教学,学生不用面对枯燥的练习题就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1]。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对如何设计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实践性作业设计有意识地进行了尝试,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反思并研究教材,研读教师用书,把教材解决问题前后的练习题仔细钻研,下面就从趣味性、自主性、互动性、生活化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设计低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
一、趣味探究性的实践性作业
考虑孩子的年龄小,作业的设计要有趣味性。由于老师在布置解决问题作业时没有考虑孩子的需求,盲目的按照老师自己的主观意愿让孩子写,让本有趣味性的数学变得没有趣味了[2]。为此,实践作业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就是要有趣味性与探究性,能够提高孩子们完成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寻找问题,自主探究问题,学会质疑敢于质疑,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强孩子学习数学的探索欲望和自信心。举例来讲:
案例一:在学习“找规律”一课时,老师可以布置课堂上“我是大大设计师”的趣味实践作业。要求孩子们设计一个独一无二的篮球或裙子,引导孩子们在自己或班级的篮球、足球、气球或衣服等物体上,根据本节课学习到的规律性物体进行创作,设计出独一无二的图案。这种实践性作业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根据学到的规律,自己制定规律。比如有的孩子使用一颗星星、两颗星星、三颗星星的排列,将其画在了裙子上。有些孩子使用水果进行图案设计等等。孩子们设计出来的东西都是独一无二具有个性的。老师让学生们在课题上介绍自己的设计有什么规律,也可用进一步提高孩子们对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这种类型的实践性作业同时具备了趣味探索性与创新性,具有较好的教学价值。
二、自主性的实践性作业
现代家长通常工作较忙,对孩子的课后作业辅导时间较少[3]。因此,需要老师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且不需要家长课外过多的辅导的实践性作业,尽可能减轻孩子们的学业负担,让他们学得轻松自在。举例来讲:
案例二:在学习“认识物体及图形”一课时,老师可以布置课后“认识我家家具形状”的自主实践作业。让孩子们对自己家里的家具进行归类,每个人至少总结4个不同形状的家具,并把它画出来。第二天到课堂上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分享。这个过程中,主要由孩子自己进行思考与观察,家长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引导即可。通过思考过程,将物体与图形的知识进行转化,变成了孩子自己所熟知的图形,达到了知识的内化效果。
案例三:在学习“分一分”一课时,老师可以布置课后“物体分类小能手”的自主实践作业。让孩子们对自己的玩具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它们进行分类。在下节课的“物体分类”中,再进行介绍大家常用的分类方法。孩子们在家进行玩具分类时,一方面温习了新的功课,另一方面对玩具的归纳与整理,也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在下节课的课堂上,老师就可以让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分类原则,有的孩子说:“我按照玩具的颜色,把每个颜色的玩具放到了一个箱子中”;有的孩子说:“我按照玩具的名字,把毛绒娃娃放到了一起,把积木放到了另外的箱子”;有的孩子说:“我把圆对的东西,比如篮球、皮球放到了一起”,等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分类想法,结合这种方法加深了学生们对分类的印象,了解到了分类的重要性,也在做实践作业时提升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游戏互动性的实践性作业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就是喜欢游戏,因此老师在设计作业时尤其需要注重实践作业的游戏性与互动性[4]。举例来讲:
案例四:在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知识后,老师可以布置课堂上的“数字卡片”游戏互动作业。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一起使用硬纸板制作1到10的数字卡片,并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让学生们两个人成一个小队进行数字卡片竞赛。规则为:两个人各出一个数字片,然后抢答上面数字相加或相减的数值,谁答得快答得对,两张片就归谁。五分钟后,两个同学中拿到所有的数字片,或者拿到的数字片最多的人为胜者。这种游戏中,卡片上的数是随机的,抢答的答案需要孩子心算才能得到。通过这种游戏互动环节,孩子们都具有较高的积极性进行计算与抢答,学习气氛非常好,从“被动的做课后作业”变成了“我要参加游戏获得胜利”,增加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在竞赛这种紧张的环境下锻炼了算数能力。
案例五:设计亲子互动游戏。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前文也提及,当前家长通常较忙,难以有较多时间参与到孩子的作业中。为此,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互动游戏,既可以让家长参与到孩子学习中,还可以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老师可以每周布置一个“我是小小数学老师”的互动作业,让孩子们以老师的角色,把本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讲述给家长们。同时,让家长们配合提问:“为什么是这样计算的?如果换一下是什么结果呢?”最后由家长在QQ群或微信群内反映孩子的表现情况,由老师在周一课题上评选本周最佳“小小数学老师”,鼓励孩子。通过孩子讲述与家长提问,既可以帮孩子重理思路,还能够让家长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锻炼了孩子的总结能力与表述能力。
四、生活化的实践性作业
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性,老师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还需要密切结合孩子们的实际生活,让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高对数学的理解与认识。举例来讲:
案例六: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后,老师可以布置课后的“数一数”生活实践作业。让孩子们在回家后,数一把花生,一把米有多少粒。一千颗米有多大一堆,数一数,估一估,让孩子们真正理解数字的。
案例七:在学习了“时分秒”知识后,老师可以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布置多个和时间相关的生活实践作业。比如:让孩子们通过手机或手表,记录每天从家里到达学校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每天从学校到家里所需要的时间。记录一周之后,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介绍自己每天上学、放学所需要的时间,以及自己每天几点起床,吃饭用多久的时间。通过这个实践作业既可以让学生对时分有了更熟悉的认识,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时间管理意识,更加自律。
结语
总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更需要通过实践性作业来提升低年级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结合本文分析,可以将常见的实践作业分为趣味探究性、自主性、游戏互动性、生活化四种类型,在实施过程中,让孩子们可以运用所学习到的知识来反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现象,解决问题,提高孩子对数学的理解与认识。
参考文献
[1]白俊燕. 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性作业实例分析[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20,2:68-69.
[2]王雅婷. 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J]. 家长, 2019(3):112-112.
[3]罗静. 关于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布置策略的探究[J]. 活力, 2019, 000(007):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