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亚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第二实验小学 213032
摘要:人的品格形成与所处的环境有最为直接的关系,对于小学生而言,班级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影响其品德形成的重要外部环境。在传统管理过程中,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管理模式的效率较低。小队合作模式是近些年逐渐发展起来的,在促进学生自我管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以小学生为例,探索小队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提升小队合作模式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更好的开展德育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 小队;问题 策略
在传统管理模式下,班主任作为一班之首,在管理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学生仅处于被管理状态,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小学生的自主意识正在不断提高,学生迫切地需要良好的环境,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小队合作学习最早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直至近些年,这种管理模式才开始在班级管理中探索其应用效果。
一、小队合作模式在小学班级管理运用的优势
在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权利相对较少,所有工作都是教师进行指挥。小队合作模式下,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他们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在小队合作模式下,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发掘自身潜力,提高自身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与此同时,在实施小队合作时,教师可以将部分权利授予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感,进而促进他们产生责任感,实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二、小队合作模式在小学班级管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小队合作模式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对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运用过程中,小队合作模式也会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功利心态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提升小队合作的管理效率,班主任常常采用考核的方式,选择考核成绩最高的小队,进行表扬或者加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获取更加优秀的考核成绩,学生会采取各种手段提高小队分数。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心理发育也不够成熟,很容易被考核蒙蔽了双眼,进而产生过强的功利心态,不利于良好品德的养成。
(二)不服管理
在实施小队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一般都是由小队组长发号施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常常会存在组员不服组长管理的情况发生。那是因为小队内的管理一般都是由组长全权负责,但是对于大多数小队长而言,他们缺少管理经验,而且小学生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很容易因为琐事而发生争吵,这种情况下,组员会对小队长的管理方法产生质疑,进而组员与组长之間出现不配合的情况。
三、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促进小队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策略
1.小队模式的组建
在小队模式组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组内管理权力的分配以及安排小队成员的结构,使小队合作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其作用。在管理权力的分配上,班主任可以将检查迟到、早退、作业、课堂纪律等管理内容,交由小队成员进行管理。而组长则采用组内轮换制度,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发挥主体作用的机会。同时建立班级小队管理评分机制,促使组别之间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使班级管理得到有机整合。在组员构成上,应该将学习层次在上、中、下三个等级的学生进行合理分配,使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够互相帮衬,通力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相互促进发展。最后在竞争模块下,教师可以制定 一些惩罚激励制度,例如安排表现较差的小队进行值日,打扫卫生等[3]。对表现优异的小队给予更多的宽松管理“政策”,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班级的良性学习风气得以有效建立。
2.重视思想教育工作
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实施小队管理模式,并不是让教师完全将班级管理的权利交予学生,教师依然需要做好指导工作。
在日常管理中心,教师不仅要帮助各个小队健全管理机制,解决小队内存在的问题,更需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诚信方面,要求学生在小队管理过程中对所有情况都要如实记录,尽可能的将考核内容做细,避免徇私舞弊的现象出现。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意识到,虽然处于不同的小队,但是大家依然属于同一班级,需要具备集体荣誉感。
3.加强组长考核工作
在小队合作模式下,组长具有管理的权利,对于组员不服从组长管理的情况,教师必须要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分析问题的关键在组员还是组长。如果问题在于组员,那么教师就需要帮助组长树立威信,可以通过谈话交流的方式,让不服从管理的学生改变态度。如果问题在于组长,那么教师就需要对组长进行耐心的教育,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为了能够提高组长的管理能力,教师需要加强组长的考核工作,如果连续考核不达标,那么组长就需要重新选拔。
4.评分机制的建立
小队合作学习的基石,便是有效的积分、评分机制。小队积分规则的制定要综合考虑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积极性和爱好特长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学习成绩方面,本着鼓励学生积极向上的原则,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出发点,积分的设置充分考虑年级排名和班级排名的升降情况。这样既有利于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也能让基础较差但又有一定进步的学生更加有信心。在爱好特长方面,学生参加的校级以及校级以上的活动都可以获得积分,获得活动奖状,按相应名次给予积分。同时在评分机制建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按照民主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促使学生能够认真执行相关制度。例如在评分机制建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小队进行内容设计,教师再进行完善处理。
5.保持对学生的科学管理态度
在小队学习模式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科学的管理策略,不能为了惩罚而惩罚,导致学生的抵触情绪增长。同时,教师在管理过程中,要对学生保持一定的宽容态度,坚持平易近人的管理理念,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促使学生从教师处获得更多的学习动力而非怨气。此外,教师的惩治措施不能以耽误学生的课堂学习为代价,最终“小题大做”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给学生的长期发展造成恶劣影响。
6.制订评价机制
有效的小队合作需要相应的评价机制。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利于小队整体的发展和成长。在小队合作中可以采取量化考核——加分的原则。加分分为课堂教学加分和课下管理加分。其中课下管理加分包括的项目有黑板卫生、做操、课前准备、课间活动。课堂教学的加分要在黑板角上比较显眼的地方呈现,目的是通过视觉感官刺激小队间的竞争心理。课下管理加分要在教师制订的评价表上进行。每周由不同的值班班长负责在黑板和表格中加分,每周五进行加分的核算,得分最高的小队将成为明星小队,明星小队每个学员可以获得奖品和一张奖状,获得两次明星小队就可以在班级随便挑座位,为时一周。教师在期末根据小队获得的奖状对小队成员进行表彰。
小队合作模式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改革理念,对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正处于青春期,很容易因为管理问题产生矛盾,为此,教师依然需要承担起引导者的角色,以避免小队恶意竞争或者不服管理的情况出现。
参考文献:
[1]陆锡文.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工作的心得体会[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1):174.
[2]刘洁,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小队合作管理[J].文教资料,2016(23):136-137
[3]曹立春.小队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有效路径[J].文教资料,2016(26):143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