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效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8期   作者:张洁
[导读] 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学习进步的重要因素
        张洁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中学
        摘要: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学习进步的重要因素,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不稳定期,存在很多心理健康问题。班主任作为学习生活中每天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有义务也由责任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何针对学生的特征制定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成为了初中班主任教育工作重中之重。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引言: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物欲横流的时代,初中生正处在三观正在逐步建立的敏感时期,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信息的干扰,造成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良好的心理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学生的学习也帮助巨大。初中生本身的人生阅历不够丰富,意志力不够坚强,不足以对抗靠自己对抗已产生的心理问题。初中班主任作为学生初中生活的领路人,有义务采取合有效的策略方法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建设。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提出有效策略结合班主任实际工作情况,对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工作做出探讨。
        1、初中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初中生处在一个人生发展的敏感阶段,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在这个阶段快速成长。当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发达,电子设备普及,初中生也人手一个电子设备,学生在这个敏感的成长时期很容易受到网络环境或者周边环境的影响,造成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一,生活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今的初中生,大多出生于计划生育时期,多数独生子女,作为家庭的掌上明珠,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初中生在家中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家中也多对学生宠溺有加,这很容易造成学生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问题。这样的性格特点,在学习生活中,会导致交朋友时自私自大,不为他人和集体考虑,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较差,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家庭的过度宠爱导致初中生一直处于“温室”中,在学生生活中,一旦受到挫折,薄弱的承受能力,可能会使初中生产生畏惧困难,意志力消沉的心理问题。
        第二,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阶段,学习内容繁多,且面对升学压力,学校布置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也很繁重。这就导致落实到学生身上的课业任务增加,以及体现学习成果的考试成绩,导致学生的压力倍增。一旦学生学习生活受阻,考试成绩不理想,学生可能会产生意志力消沉、学习积极性下降、厌学的情绪。初中生极易受到情绪影响而做出不恰当的举、甚至逃学等行为。这样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极大了影响初中生的学习成绩以及人格的正确建立。
        第三,情感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在这个年龄段,身体也快速发育,身体的第二性征逐渐发育,对于情感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身体的发育带来了思想的转变,开始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心,其情感的困惑和烦恼也会随之而来,不正确加以引导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极大的影响生活和学习的正当进行。
        2、初中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初中班主任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人选,班主任具有与学生接触时间长、与学生关系较为亲近及开展教育学生便于接受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初中班主任是学生学习上的教育者,又是学生生活上的引导者,对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班主任的义务所在。
        (1)班主任提高自身心理健康及教育水平   
        初中班主任作为学生的教育者,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极大的影响了教育效果。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班主任要用自身的心理健康学习途径和学习过程来以身作则,感化和号召学生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
        面对性格迥异、形形色色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班主任要不断学习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善于观察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加以纠正。找学生谈话时,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言语温和性、劝导性,不要急于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大论特论,一旦放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弄巧成拙。同时,班主任也要不断加强丰富自身的知识,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用教学生活和平时生活中的一举一动感化学生,学生在潜移默化下也会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
        (2)重视与学生家长联系,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班主任可以将平时发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班主任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要先引导家长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于学生心理问题不够重视,班主任先普及一些心理健康的常识,向家长举例阐述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然后与家长沟通正确的引导方式,同样不要操之过急,应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纠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多带学生看一下三观正确、充满阳光、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带学生进行户外观光旅游,开拓学生视野,让大自然的宏伟壮阔感化学生心境。通过这种方式构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全方位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纠正改善。
        (3)开展班团活动,增强初中生集体意识
        针对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较为自私性格特征开展班团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班主任可以利用心理健康课及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互动。班团活动的形式可以是:班会、主题辩论赛、郊游或者献爱心等便于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学生可在这些活动中培养团队意识,释放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心理健康教育实例
        班主任针对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心理健康知识小竞赛”的班团活动,竞赛内容经过学生和班主任共同讨论制定。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小问答、心理健康知识小演讲及班主任总结。
        首先,班主任宣读竞赛流程和竞赛形式,竞赛形式采取分组进行,设立奖项,小组成绩就是个人成绩。竞赛第一个内容是心理健康知识小问答,采取抢答机制,问题来自《心理健康教育手册》、心理健康咨询台、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网站等。第二个是本次竞赛的重头戏,心理健康知识小演讲,演讲内容必须是小组同学经过认真讨论总结的内容,每个人都要抒发观点,最后进行总结概括,体现的是小组成员的共同思想。班主任最后做出点评,并采用投票的方式决出最后胜者。
        班团活动时,班主任和学生共同搭建平台,班主任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充分抒发自身想法和建议。竞赛内容师生共同制定,学生参与感强,加强了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班主任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此次班团活动改善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在活动中,学生是主角,可以切身实际的感受自身的心理活动,培养集体意识,慢慢消除自私的性格特点,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改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如今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形势,班主任应积极制定切实有效的策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纠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班主任需利用自身与学生接触时间长,教育身份合适的优势,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增进学生对健康心理的认识,也便于班主任日常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展开。
        参考文献:
        [1]柳德.班主任工作与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J].学周刊,2012(2)
        [2]雷艳华.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师,201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