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莲萍
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说起来简单,实施过程却有很大的差异。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用一双慧眼时刻关注并捕捉课堂教学中学生产生的新信息,新问题,加以正确引导,能促进核心素养的生成。通过师生互动,学生相互交流而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重要的学生资源。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的结论或错误的理解,甚至课堂上发生的认知冲突及突发事件等丰富多彩的表现,都是我们很好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挖掘学生的不同差异,及时启发鼓励赞赏,关注学生成长,实现课堂核心素养的动态生成。
一 巧妙化解学生错误
案例一,《概率》起始课,学生学习频率和概率的新概念后,一学生在求概率时用求频率的方法求概率,频率与概率区分不清,我并没有否定回答,先观察同学们的反应,有的点头有的提出不同看法,由学生自主质疑,老师归纳后,问:‘‘同学们有什么不同看法”,”怎么表达才对呢?”谁有更高明的方法?“谁大胆给我们讲讲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我们看看怎样表达更合理?” 主动权交给学生。他们之间的交流比我们的设计更有活力,更有时效。
真实的课堂是“错误——发现——探究——归真”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教师善于捕捉学生出现的错误,抓住时机合理利用,促进学生自我反省。相互交流和内心冲突,通过充分思考,讨论构建知识网络,其效果将事半功倍。
二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案例二,《基本不等式》第一节动画故事引例,阿凡提到金店买金子,营业员用两臂长短不一的天平称金子,阿凡提希望营业员把金子放在臂长的盘子称a,还是臂短的盘子称b?
金子的实际重量是多少?有的学生说实际重量是(a+b)\2,老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猜的”全班笑声,“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这是一个经典的案例。
问题是教与学的载体,教师根据学生的质疑,发掘其背后蕴藏的思维障碍,顺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巧妙转化,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起其探究知识的欲望,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火花,我常用这些语言‘‘你有什么不同观点?’“请你大胆说出你的观点”,“你的思路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谁的方法好”“谁有更高明的思路?”,“你还有什么新问题”,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教师都不要讽刺或不予理睬,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师生相互讨论,思维相互碰撞中不断相互启发,相互引导,最终达到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 捕捉学生的思维亮点
教师让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解题思路,善于发现学生价值不菲的回答亮点,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完成了学生的思维跳跃,课堂讨论中,不时有新的想法产生,学生的回答会不经意的出现新的亮点,这些亮点被教师捕捉,经过提炼,能有效的启迪其他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课堂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理想境界。在教学中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生成亮点,生成精彩的可能,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谈论的让学生讨论,能让学生讲解的让学生讲解;学生能做的教师不代劳,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实现学生主体,使课堂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用学生独特的回答来丰富课堂生成。“很好,你是怎么想到的,”“你有很大的进步”,“你的思路很好”,“你想的真周全”,“你的潜力很大”等等教师鼓励性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如虎添翼。
四 激发学生的集体智慧
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去探索发现,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解法和理由,把数学解题思路,数学思想方法,融入解题过程中。针对每一个学生个性差异,充分利用学生的不同经历和知识,引导学生在差异中取长补短,丰富发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团体智慧,让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提的问题全班同学都能解决,我赞赏他们,‘同学们真牛’;绝大部分同学能解决了难题,我鼓励落后的同学,咋们不输志气,再想想办法,迎头而上;当少数学生有较大差异时,我对他们个别谈心辅导,解除问题症结,和优秀生结对子,建立帮扶小组,及时奖励进步大的学生。全班同学共同成长,让集体智慧发扬光大。
五 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实施教学,在课堂上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有阶梯的、有层次的、有思考空间。教师还能用准确恰当的表述,抑扬顿挫的语调,幽默得体的语言,丰富多彩的肢体语言,在课堂中产生强烈的亲和力。不同的学生课堂的态度兴趣有不同,效果不同。优生信心满满,老师予以奖励,干劲更足,主动超前学习。中等生多给他们出点子,促其寻找新思路。差点的学生课堂上眉头紧锁,课下请到办公室点拨,树立信心,让每一个同学得到应有的发展。
总之,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是普通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高度关注学生,有利于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所提的问题具有挑战性,时效性,而且能把握好提问题的时机,掌控问题的方向,可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倍感数学的自然亲切,魅力无穷,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会硕果累累,教学质量会跨越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