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漂香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六都寨镇中心小学,湖南 邵阳422200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开展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中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教师只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重视作文创新指导,才能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关键词:观察能力;生活化指导;作文创新
一、引言
现阶段,在小学语文作文指导过程中,很多教师依然在使用传统的指导方法,指导重点依然集中在学生的写作技巧和作文结构方面。这样的指导方法存在着一个非常明显的弊端,就是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产生了限制。从学生角度来分析,就是学生的思维会被限定,写作水平的提升难度也会逐渐加大。而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与心理发育成长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学生的创新思维逐步形成,学生的个性发展越来越鲜明,学生的成长需求越来越大。小学语文教师只有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并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重视作文指导,才能够在教会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学习与生活打好基础,帮助学生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探讨
(一)意识到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由于小学生受知识量储备不足、语言组织能力较差等因素影响,导致写作文章内容不够丰富生动,并且多以流水账的形式呈现,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想要改善这一情况,就需要教师充分意识到观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事物和现象,并将所观察到的现象转换成为文字,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引人入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普遍较小,课堂学习中注意力也容易分散,传统教育方式只会让学生感到无聊,尤其是在对固定事物进行观察时,无法引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相应的写作能力也就无法得到提升。因此,在对学生观察能力进行培养时,首先需要注意对学生观察的兴趣进行培养,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养成观察的好习惯。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就可以对现代教学多媒体进行有效利用,将较常见的动物、人物形象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官体验,并在图片、视频观赏中对动物、人物的外貌、形态、动作等进行更加细致和全面的观察,学生在进行固定事物写作时,也能够从多个方面进行描述,最终写作内容也能达到言之有物、状之有形的效果。
语文教学中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观察重点,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水果、器具,让学生在相类似的事物中找到突出性的特点,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让学生可以透过文字联想到具体画面,如“洁白的雪花”“红彤彤的苹果”“嫩绿的小草”,通过这些描绘,学生脑海里可以出现非常形象的雪花、苹果和小草形象。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采用贴合学生个性特征的游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让其中一个学生对相似事物进行描述,而其他的学生则进行竞猜,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在观察中对重点内容进行准确区分,并且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没有猜对是因为自己没有找到准确的观察点,没有用更加准确的词汇进行描述,随着观察练习的不断增多,学生的观察敏锐性也会不断提升,在实际观察事物时也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关键点,并在实际写作中进行有效应用,学生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明显提升。
(二)给予学生生活化的作文指导,重视教师的有效评价
在小学语文作文指导过程中,要想强化作文指导效果,必须要给予学生生活化的作文指导。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小学语文作文指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作文指导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进而掌握提笔写作的技巧,确保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语文学科本身就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只要学生对校园内的事情、家庭中的信息以及社会中的新闻投入更多的关注,那么能够应用到作文中的素材就会非常多。而要想让学生掌握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的方法,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首先,加深学生对真实生活的感悟。我们可以将“感情” 分成“感”和“情”来理解,“感”就是对周围的事物有所感悟。“情”就是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感情。合起来就是只有对周围的事物有所感悟,才会产生感情。在小学语文中,《槐乡的孩子》《金色的草地》《我们的民族小学》等文章中都体现出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感悟。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学习这些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进行观察,留心自己与教师之间、同学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的小事,获得师生之情、友情、亲情等的感悟,进而将之体现到写作中,增强作文的真情实感。其次,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与联想能力。要想保证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有深度,就必须要保证写作的细腻性,保证可以通过某一事物进行类似事物的联想与感悟。
除此之外,有效的评价可以充分激发出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写作。而要想保证对学生作文评价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向学生提出不同的写作要求,给予不同的写作评价。针对写作能力较高的学生,要提高写作要求;针对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即便是引用了一句名言警句、使用了一个好词,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第二,教师要以学生的视角对学生作文进行分析,针对学生作文中不恰当的措辞以及写作手法,教师也要委婉地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严禁直接指出错误,对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产生伤害。第三,无论学生作文写得好还是不好,教师都要先给予肯定,再对学生作文中具体的写作手法、写作思路等进行总结与评价。
三、结束语
总之,只有将正确的写作方法传授给学生,激发出学生的观察兴趣、给予学生生活化的作文指导、重视学生作文的评价、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方法。
参考文献
[1]魏丽芳.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7(11):125.
[2]卢宗起.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教学反思及措施[J].学周刊,2018(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