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问题与对策探究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甄艳秀
[导读] 初中语文的内涵十分广泛,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比小学语文有了很大提升
        甄艳秀
        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三泉中学, 山西 阳泉 045011
        摘要:初中语文的内涵十分广泛,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比小学语文有了很大提升。作为语文教学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开展语文教学,切实保障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分析初中语文教学问题,最后探究初中语文教学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导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关系人类、社会和国家发展的一件大事。语文作为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初中教学中占据着尤为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针对初中语文教学问题与对策展开探究,希望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1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为提高公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普及了十二年义务教育,大大提高了公民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而我国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时间尚短,并且教育基础薄弱,再加上农村地区受“上学无用论”思想影响,很多农村学生中途辍学,因此我国的人均受教育程度整体不高。为提升人口素质、推动社会快速发展,国家必须重视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初中阶段是学生积累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质的重要时期,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因此实施初中教学改革至关重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推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则更为重要。
2 初中语文教学问题分析
        对于初中生而言,初中阶段是重要的阶段之一,语文课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教学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学理念落后、教师占据教学主导地位以及教学方式单一等,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改进。
2.1 教学理念落后
        符合教学要求的理念,才能保证教学水平,特别是在教学改革阶段,新理念的融入和使用至关重要。但目前一些学校的教学理念,尚未根据新时期教学要求进行转变,存在思想意识保守,主导、权威和灌输式教学意识严重等问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不仅严重影响了其学习兴趣,而且缺乏启发性,难以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2 教师占据教学主导地位
        新课程改革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得到提升。但依旧存在部分未能实现有效改革的语文教学课堂,使用的教学方式依旧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这种落后教学方式中,教师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在教学模式、内容和环境等方面,教师都起着决定作用。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严重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统一、固定的教学思想和内容,限制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影响其学习积极性。
2.3 教学方式单一
        素质教育的开展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能够实现多样化,但由于教师个人素质不同,在对于素质教育理念的理解上出现明显的差异性,这样就导致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粗放性明显,严重地违背了初中语文教学素质化发展。教师粗放式教学不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很大程度上将会使学生的学习实际效果更差。粗放式教学将会使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更不能够发挥出初中语文教学对于素质提升的作用。
3 初中语文教学问题的对策
3.1 更新教学理念
        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方式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就必须从教学思想入手,对遵循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认识到传统教学理念的不足之处,与新时期教学要求存在的矛盾性。

并在尊重学生基础、能力、个性和兴趣前提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通过引导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音乐、视频欣赏紫藤萝花盛开的景象,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如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你能说一下自身的感受吗?你最喜欢文中哪一部分的描写,喜欢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下解决问题,并发表自身的想法,就可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又可为其提供给自我展示的空间。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予以适当点评和鼓励,可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其学习自主性。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工具营造教学氛围,还可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描述内容,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3.2 提升学生课堂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更多的关怀和关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对基础较差、成绩不好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鼓励和帮助。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巧妙运用提问式教学法,引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促使其主动进入到知识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朗读,对文章形成初步了解,然后提出问题,如苏州园林中的亭、台、轩、榭,与其他地区建筑有何不同?提出问题,建立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好奇心理,从而使其主动参与到问题探究中。既可以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又可以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能力。
3.3 教学形式的创新
        单一的教学形式严重地阻碍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这种情况,对初中语文教学形式要进行深入性的研究,明确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通过构建丰富的课堂环境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对初中语文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的重要方法。教师要注重将理论知识在教学形式中得到体现。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保证语文知识都能够在生活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并且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教师为学生构建愉快的情境氛围,能够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启发。例如在学习苏轼《水调歌头》的时候,语文教师不但需要指导学生理解其字面的含义,也需要引导学生分析苏轼人格特点、写词时的心境和社会环境等,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这首词,也有利于学生分析同时期的诗词,实现触类旁通的教学目的。
3.4 提升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作为语文教学的引导者和参与者,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教学理念和语文教学质量密切相关。一位文化底蕴深厚、充满人文关怀、懂得语文教育价值、能够和学生心贴心交流问题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巨大的帮助。所以,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不仅是传统学习语文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的未来成长,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因此,教师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教书育人的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学校方面也应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多参加专家讲座,多与优秀教师进行沟通和学习,并使教师首先在心里上重视自身素质的提升,从而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更好的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4 结论
        综上可知,在国家倡导素质教育和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升学生课堂地位、教学形式的创新以及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霞,浅谈如何改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J].中小学教育,2017(11).
        [2]吴雪峰.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3):160.
        [3]苏华.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