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孔金鱼
[导读] 语文教学由于依托的是学生的母语,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个人人都会的局限意识
        孔金鱼
        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实验小学, 山西 运城 043800
        摘要:语文教学由于依托的是学生的母语,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个人人都会的局限意识,这种意识阻碍了语文教学的发展,难以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语文教师进行生动的授课方式,对授课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从而抓住学生的思想,和教师进行一场关于语文的对话,形成丰富的语文教学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主题阅读课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上存在的美妙的情感,所以应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加入进去。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
导言:
        在主题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应将主题阅读活动与主题阅读相结合,提高学习者的阅读效率,扩大阅读量。主题阅读法是对某一主题进行多篇文章的深入研究,培养学习者广泛而专业的学习习惯,在主题阅读中,主题的拓展与延伸与学习者密切相关。围绕学习目标、学习者兴趣、学习者心理等,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和材料,帮助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题阅读教学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也将填补学习者的联想空白,促进学习者对文本内容和表达的理解。
1 主题式阅读教学概念
        在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作用。而想要开展阅读教学,就需要找到正确的手段。主题式阅读也被称为主题阅读,这是一种最新的阅读方法,其主要就是把阅读和本单元有关的主题内容,有效地进行结合,以此开展阅读学习的项目。而主题式阅读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明确本单元教学的主题性内容,要求学生在阅读的阶段以文章的核心作为主要的线索,以此进行课外阅读的拓展,把这些阅读的教材和优秀文章进行连接,通过一篇文章带动多篇文章的方法,进行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这样也能够丰富学生阅读的数量。所以能够看出,主题式阅读主要的特点是以主题为核心,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每一个要素相互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其次就是主题式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少学生学习的负担,以每一个单元作为依据,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拓展,这样按照主题的形式进行教学,就能够在不改变原有教材体系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和改善,让学生通过文章的阅读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内容。
2 主题式阅读的优点
2.1 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学生学习课文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要透彻理解文章作者所要传达的主题思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首先会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且根据文章提取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们自行找答案,这些答案在课本中都是固定的。因此,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们的思维和想象力。而主题式阅读教学方法的展开让同学们的阅读从课内延展到课外,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会举一反三,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课堂的教学质量更高。这种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使得他们专心积极地参与到老师的阅读教学中去。
2.2 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主题式阅读的教学模式是十分活跃的,它不仅仅局限于课内教材。更多的是将课内和课外所阅读的同一主题的内容相结合,让同学们学会举一反三。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增强他们阅读的自信心。围绕同一主题开展相关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增加同学们的阅读量,还能从不同角度更深层次地对课文内容加以理解。
3 当前主题式阅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间政治、经济、文化往来越来越密切,文化渗透表现的更明显,语言是文化交流的载体,人的交流离不开语言。汉语是世界使用频率最多的语言,也是我国的第一语言。

因此,语文教学在我国语言使用中是十分重要的,我国也十分重视对语文的教育,在语文学习当中,阅读教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程。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学中往往太过注重语法的教学而忽视了了解语文的阅读技巧,忽视了解语文背景文化,这样初步的学习并不能保证高效率的学习。肤浅的学习难以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应用能力。教师应该结合自身学生的状况寻找适合学生学习语文的办法。语文是一门说的语言,但是在当前社会会写作的很多,但是能正确运用的却很少。语文学习的实质就是将语文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阅读可以将日常的对话带入语文学习中,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承接的作用。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效果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从实际的效果来看,仍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4 构建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策略
4.1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同时,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组织活动丰富阅读的形式能够潜移默化的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组织的参与能够让学生重视阅读。
4.2 通过积极互动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的主题式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沟通,这种有效的讨论不仅能够显著活跃了课堂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其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相关文章阅读内容的理解,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还能够强化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4.3 课内、课外阅读有效结合
??主题式阅读教学方法的核心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延展阅读的内容,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教材中的文章虽然都是经典的案例,但是学生们可以学习到的内容却是有限的。仅仅局限于课本的教学是没有进步空间的。而课外的阅读内容是永无止境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对于同一个主题,课文中只有单个、浅层次的理解,而课外却存在多个、多角度的理解,学生对于文章情感的体验也很全面,同时又能吸收到许多不同的课外知识。
4.4 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老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不断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渐被否定。取而代之的将是学生们对课堂发展动向的掌控,这就要求教师们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们对文章的个性化理解。鼓励同学们放飞自己的思维,不要受到课本的局限,要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观点。更不能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味地以老师的教学思路为主,这样只会导致自己思维的固化。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创造性,根据以往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多角度更深层地去理解学习课文,才能发挥出主题式阅读的作用。
4.5 学以致用,强化阅读
        阅读是个需要时间慢慢培养的好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时间的积累才能养成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课外阅读要从浅到深,学生要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和阅读方法扩展到课外阅读上去。对于学生来说,主体性阅读活动是他们读书生涯的一个指引方向,不仅教授学生们阅读的方法,还能指引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5 结论
        综上所述,阅读在语文这门课程中的比重是很大的。想要学好小学语文,学会阅读才是关键。主题式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所研究出的最新、最有效的阅读方法,比起常规的阅读方法更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兵.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4):296.
        [2]段天喜.“以一带多”的主题式阅读教学策略[J].甘肃教育,2013(22):31.
        [3]朱庆华.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语文学刊,2011(16):116+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