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沈登玉
[导读] 小学教育问题一直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核心,对学生学习与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沈登玉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新华小学,云南  昭通  654600
        摘要:小学教育问题一直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核心,对学生学习与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科目,语文教育承担着学生获取认知能力及理解能力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化现象较为严重,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改善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化现象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有效对策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化现象分析
(一)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和束缚,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仍然使用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了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在为学生“划重点”,并要求学生认真做笔记、课下死记硬背、生拉硬套,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长此以往,造成了小学生厌学心理严重的现象,阻碍了学生有效学习,进而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化现象。
(二)课堂教学缺乏实效性
由于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学生考试成绩过于重视,使得“垄断式”教学现象普遍存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对成绩优异学生的偏重使得大部分学生成为“忽略”对象,教师也尚未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导致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异较大,“不优秀”学生更产生畏学心理,从而造成教学效果一直不能得到总体提升,最终出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化现象。
(三)教学过于形式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应对教学任务,将教学方法生搬硬套使用在自己的教学课堂上,教学与课本知识“驴唇不对马嘴”,再加上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致使学生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从而降低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因而出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化现象。
        二、改善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化现象的有效对策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就可以合理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完成阅读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而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落实还能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学习过程中及时有效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达到保证学生阅读学习质量的目的,进而加快学生阅读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例如:在教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将班级里的学生按照阅读学习能力的高低划分成实力均衡的不同小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解决教师所布置的阅读任务,如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用简洁准确的话语描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小豌豆们都有怎样的愿望和理想?最后一粒豌豆生长的环境是怎样最后一粒豌豆带给生病的女孩怎样的变化;从几粒豌豆的不同态度和命运中我们都能得到哪些启发等。当小组完成阅读任务以后,教师就可以从每个小组中随机挑选一名小组成员进行问题的回答,根据小组成员的回答进行评分,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在阅读任务完成过程中获得的分值最高。通过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互帮互助、独立自主地完成阅读学习任务,可以让学生逐步摆脱自己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意识。同时通过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阅读学习任务的完成,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同伴的帮助下明确自己的学习思路,朝着正确的阅读方向进行探究与学习,让学生在高效自主学习过程中寻找到正确的阅读学习方法,进而实现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的综合性成长,加快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任务的高效完成。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
由于小学生年纪小,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十分有限,更易于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受到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单一,无法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整个课堂教学显得十分单调、枯燥,效率不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科学应用多媒体,营造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传统的以教师板书的方式以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比如:在教学《黄山奇石》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导入新课,播放有关黄山风光的短片,让学生观看、欣赏,并让学生说出看到了什么。在讲到黄山奇石时,让同学们抓住其中比较典型的几处景点来介绍,并用多媒体图片演示讲解,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在此过程中,学生们都表现得非常积极:“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在学生说出自己感受的过程中,教师再借助多媒体播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很多学生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这是学习的“大忌”。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来源,如果学生对语文课堂充满了排斥和厌烦的心理,那么语文这门学科必然不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更不要提学生可以在语文方面有所成就了。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游戏教学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做游戏的同时顺便将知识传授给他们,那么教学效果必然事半功倍。比如:在教学《听听,秋的声音》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可以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并且展开想象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再补写几句诗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本课进行学习,大家用游戏的方式去感受自己眼中的秋天,教师可以给学生规划一个场景,像秋天的公园有什么,让学生进行模仿,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观察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意识到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的成因及影响,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水平。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课堂和学生的学习程度等各个方面进行引导,从而打造高效率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李秀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2016(22):116-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