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阳廷前
[导读] 卢书祥先生曾强烈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
        阳廷前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大寨镇中心学校,云南 昭通 654600

        摘 要:卢书祥先生曾强烈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的意义是什么?语感是快速、灵敏、准确地感知语言的能力。它是所有认知语言的基础。它是连接读者理解和作者心灵的桥梁。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细微之处的感知,洞察语言的本质,掌握语言的理论和兴趣,是一把金钥匙。强调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最终达到对语言文字的快速理解,是提高学生语言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感;小学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传统的知识型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及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读写能力。因此,教师加强语感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感知的敏感度,而且可以使学生通过语言的再现来捕捉隐含的意义,甚至对学生生活中的交流、表达和倾听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为了搭建一个有价值的、优秀的、良好的学习平台,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一、激发阅读材料的语感
        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最古老、最基本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儿歌,优美短小的散文,让学生阅读。这些文本中的语言和词汇大多简洁而有节奏。有利于丰富他们的积淀,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为激发他们的语感创造良好条件。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谚语故事和有哲理的故事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实现学生其他方面的提升。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想象是思维的重要形式。语感的培养与丰富的想象力密不可分。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言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语感。在日常阅读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想象真实情况,建立语言与形象的关系,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感受。通过想象,学生可以真实、生动地感受到情境中语言与文本之间的魅力,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想象力是发散思维的源泉。通过想象,学生可以扩展他们的思维,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继续写作或将生活中的东西转移到文本中,使学生在阅读时能充分反映作者的情感。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加强学生语感的运用
        语感的培养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内化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积累和运用。教师不仅要通过多种途径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且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观察社会生活的一些细节。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记录所观察到的内容。

此外,还可以结合实际教材的特点和目标,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使学生通过朗读、游戏等方式提高阅读和背诵能力,不断提高语言积累,感受语言魅力,积累语言意义的经验。长期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使他们充分感受到词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推荐一些阅读材料,督促学生正确阅读。阅读对小学生很重要,但你不能机械地阅读。相反,读的时候要带着感情和思考。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意识到作者的意图。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多思考,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获得更准确的语感。例如,在《荷花》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阅读文章时用“冒”而不是“长”这个词。在深入阅读之后,学生们将进行相应的讨论。在强烈的语言语境下,他们自然得出结论,“冒”字能更生动地展现莲花的生命力。感受作者词句的意义,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人生观。
四、结合情感进行体验
        语感的培养不仅要以经验和简单的言语直觉为基础,还需要对语言进行细致的分析。受心理、年龄等因素的制约,小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重点和方式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为学生提供评价文本和古诗词的机会。一般来说,既有作者想传达的思想感情,也有作者想传达的“故事”。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中事物的发展和发生、思想情感等进行点评,然后让学生在头脑中组织语言,与自己的情感相结合,通过阅读文本在写作中感受人的情感。例如,在学习文章《再见了,亲人》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进行文章的评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并分享帮助他人的真实故事。?
五、在实践中进行应用
        语感是在长期的规范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只有加强听、说、读、写的综合练习,才能真正形成文章的情感能力。首先是泛读。语文阅读经验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阅读文学经典、优秀诗歌等经典作品。对于优秀作品的语言特点和意义,要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意义,积累语言,不断培养学生长篇演讲的储备,积极获取语言材料。其次要培养听力,也就是说教师要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比如听讲座、听别人演讲、听广播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捕捉语言信息、理解内容、把握要点等。要有语言训练,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情况下,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个过程就是口语的运用。在说话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活动状态,语言组织极为迅速,这就要求语言表达连贯、准确、恰当。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需要激发阅读材料的语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强学生语感的运用;结合情感进行体验;在实践中进行应用.有效的“语感”训练可以让无聊变得有趣和奇怪。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简洪伦.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1):116.
[2] 熊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1):156.
[3] 傅建丽,韩银秋.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与强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29(06):102-103.
[4] 朱光远.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J].文学教育(中),2010(03):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