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利用课前预习开展主题活动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肖和平
[导读] 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与推动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肖和平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灌溪小学,江西 吉安343725
        摘要: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与推动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的课堂教学要求也逐步增多,要求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自觉性,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但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之下,课前预习主题活动进入教师的视野,也逐步成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的亮丽风景线。课前预习主题活动就是把语文课程前的3~5分钟时间交到学生手中,开展一定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和沟通共享,把学生顺利带入到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当中,同时促进语文教学的优化。本文从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教学的概要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利用课前预习开展主题活动的策略这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主题活动;策略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人的必备能力,而且说话本身就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体现。如何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语言运用意识,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着重思考与探究的问题。课前预习主题活动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效形式,以简短的主题活动形式承载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消除学生在语文学习当中的抵触情绪,保证语文活动的顺利实施。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做好课前预习主题活动的设计,在此基础之上,鼓励学生自主自觉参与,在师生互动当中保证活动效果和学生能力发展。
        一、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教学的概要分析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课前预习主题活动虽然提供的是有限时间,但要求学生在这一时间范围内积极表达各自的想法,这就需要学生在有活动之前就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比方说提前查找有关资料,相互讨论,认真推敲等。这样的过程正是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补充学习材料和做好学习准备的过程,能够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带来极大的辅助,也能够让学生在参与语文课堂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的独特魅力。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信心
课前预习主题活动能够让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发现并挖掘自身的优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以及自信精神。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认可与发展自己,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抗压和抗挫折能力,在敢想敢说和独立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彰显自身价值,实现综合发展。
(三)有助于优化语文学习状态
有助于学生完成思维过渡,优化语文学习状态,顺利投入语文学习活动。课前预习主题活动虽然时间短小,但是恰巧形成了课间休息时间和课堂教学时间的一个过渡,使得二者能够有效衔接,让学生迅速进入到良好的语文学习状态,促使学生完成思维方面的过渡,提高进一步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利用课前预习开展主题活动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
据以往经验所得,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就要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学生对预习产生兴趣,会促使学生主动进行预习。在语文预习的教学中,虽然学生都能够进行课前预习,但大部分学生的预习效果都没有达到标准。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喜好设定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被动预习到主动预习。学生感受到预习的乐趣,就会主动对预习内容进行学习与探索,学生的预习效果得到提高。例如黄山奇石等内容,都是一些自然现象的景色和奇观。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运用课外书籍和网络提前搜索相关资料,对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色更为了解。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也能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对课文内容理解更为深刻,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
(二)组织欣赏优秀佳作活动,体验写作方法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在教学当中要积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长学生的见闻,为学生深度学习打下基础。根据这一情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关注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在阅读当中累积必要的写作方法,最终指向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但是小学生年龄小,缺少必要的自制力,在投入课外阅读时,常常表现出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的情况,导致优秀的阅读作品并没有发挥出极大的作用,降低了阅读效果。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主题活动当中安排佳作欣赏的主题活动,促进师生共享美文,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适合他们阅读的优秀文章有很多,教师需要精心选择,并鼓励学生对这些作品的精巧构思和经典语言进行学习与积累,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伊索寓言等。在欣赏这些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并启发学生对其中的写作方法进行细细品味,保证主题活动的开展效果。
(三)组织日记交流活动,锻炼写作能力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学当中,为了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训练,教师通常会让学生养成每日写日记的习惯,记录成长的点滴和自己在生活学习当中的动人故事。日记是一扇窗口,透过日记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和所思所想,最终为课堂教学开展和活动优化提供必要依据。对此,教师可在课前预习主题活动当中设置日记交流的活动,鼓励学生在同龄人间倾诉,在倾诉中学会表达,同时为教师了解学生和化解矛盾提供有利条件。例如,在以成长为主题的日记交流主题活动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书写的和成长有关的日记,然后邀请几名同学在课前预习进行日记阅读与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讲述成长的欢乐与烦恼。透过这样的日记交流活动,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与心理等层面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困惑对症下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课前预习主题活动就是满足语文学科要求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需要的实践活动,能够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和提高价值感的机会,还能够促进教师对学生的良性引导,培养学生乐于表达和主动运用的良好习惯。小学语文教师要把课前预习主题活动作为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带领学生逐步克服阻力和消除问题,综合提高学生语言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娇.探究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16):22.
[2]刘丽云.关于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策略的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