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菊
重庆市酉阳县板溪镇中心校 ,重庆 酉阳 409800
摘要:我们知道,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还能拓展学生视野,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本文从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概要分析、培养小学高段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高效教学策略这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高段;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做出有效的引导,可以使其充分发挥课堂主体的作用。文章就小学语文高段阅读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以创意阅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阅读品质,让阅读与思维齐飞。
一、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概要分析
在小学语文高段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是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但是,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出现了文本碎片化处理、“文本过细分析”的现象。通过一两次阅读,就试图引领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精髓,这种“单枪直入”的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常常暴露出学生对文本的概括不准确、难归纳等问题,也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课文的整体感知,首先就是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慢慢地把握文章的表达。这个过程,是对文本关键信息的提取和再整合的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结合教学,通过从题目引入、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或过渡句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知。学生完成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此时才能真正体会到情景交融的意境,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培养小学高段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高效教学策略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
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的阅读思维多元起来、灵动起来是我教学关注的重点。近年来,我依托课文文本,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更深入、更多元地阅读,与文本展开深度“对话”,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部分教师还要在教学中拓展教学理念,提升教学的科学性和丰富性,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使学生在运用中有效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从而充分挖掘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意识,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教师也要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现状,制订教学策略,通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于小学生的思想较为活跃,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所以教师要充分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性格特点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和强化,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增强学习动力。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秉持探索精神,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采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策略,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语文知识的诗意。教师也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感悟生活、探索生活,强化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能力。教师通过听说读写教学的相互融合,能有效培育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语文教师也要逐步提高教学能力,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学引导,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使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情境引导进行互动和交流,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也要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融入文本,感受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境界,从而加深学生的思想感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引导学生学会思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辨。可是当前很多阅读教学都只是重视直觉体验,而忽视理性思辨,以为阅读就是直觉发现,就能提高阅读品质。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的阅读体验简单化、碎片化、浅表化,缺乏阅读理解的深度、广度与质量。阅读的过程是思维对信息提取与加工的过程,实现整合与阐释、反思与评价这些高层级阅读认知能力的培养,理性思辨在其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可或缺。思辨越深,理解文本的深度、广度与准确度也就越高,阅读也更有品质。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语言进行表达,但是语言自身具有模糊性,有时表达就比较混沌、模糊或者笼统概括。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辨。
(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所以,我们能够看出阅读是写作教学的根源,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写作则能够实现阅读教学的延展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有效融合,从而丰富教学内容,进一步促进写作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可以借助阅读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要求学生学习一篇文章后,先不要着急阅读和写作,而是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丰富的联想和布局。如果你是作者,会怎样写这篇文章?通过先写后读,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参与热情。学生进行思考之后,也能有效结合文本内容思考和探索,从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只利用教学素材进行引导,则会使教学内容显得枯燥乏味。如果教师通过单一的方式进行教学,则很难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运用信息技术积累和拓展教学素材,扩充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优化教学活动,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课外内容,结合自身创作,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通过课内外的学习,逐步增强自身的认知能力。在学习中,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记忆相关的知识,增强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热情,对写作和成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结语
总之,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并尝试用各种方法,对阅读进行充分的整体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小学高段学生的整体阅读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周莉蓉.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制定例谈[J].内蒙古教育,2019(21):81.
[2]李员文.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办法[J].文教资料,2019(09):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