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斯那区宗
[导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来说,若想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斯那区宗  
        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尼史小学,云南  香格里拉  674499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来说,若想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立足于实际,并且真正地做好课前预设,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切实地了解到学生的特征,之后不断地进行反思教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逐步提升他们的语言文化素养,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文字理解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力、审美力。新时代对新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很难有根本性的突破,但是,经过这几年的教育改革,提倡的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重点,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小学语文的改革,使得小学语文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一)模式单一
通过对当前部分地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一些教师在组织教学和互动管理中,采用的模式相对单一。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所采取的模式并不能得到改进,从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教师主讲,学生接受的方式,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单向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有效地适应当前国内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对于教学组织,还是对于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严重地违背了学习的规律,不利于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负面作用。
(二)兴趣缺失
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小学阶段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成效将会最终反映在学生们的实际发展上,甚至会对他们的人生走向产生重大影响。但是部分学生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错误的认知,在参与学习中也没有端正自己的态度,所以并没有形成正确的思想。学生们的态度不端正,并且认为语文语言的学习只是为了在学校期间完成自己的任务,所以无论是在课堂学习中还是课后阶段,都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
(三)主体不清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教师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要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从实际来看,目前部分教师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也未能将学生的感受、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等作为组织教学的重点参考依据。教师在课堂时间安排方面,仅将10%的部分留给学生进行知识消化与巩固,这种方式严重地削弱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因此也无法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教学指导。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有效性的具体方法
(一)在课堂中营造积极氛围
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天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学习意识不会被约束,长期在积极的氛围熏陶下,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课堂的积极性可以使教学过程明暗生辉,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长期生活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下,经过多年的影响和文化实践,语文教育提高了小学生的修养感,提高了小学生的文化水平,在发展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老师要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变“传授”为“探究”,摒弃“填鸭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促使学生以探究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促使学生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创新实践。
(三)多层次推动深度学习
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到课堂中,如小组讨论、主题探究、专题拓展等。在《安塞腰鼓》这篇课文中,语言有着意蕴美、情味美,让学生用上“好,还在”这一句式进行点评,学生可以从“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结构特点”等着手,通过句式训练拓展,让学生有话说,加深了理解和体验,使得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描述一个表演场面,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式进行生动刻画。深度学习重在思考,贵在实践,妙在延伸,让学生真正学起来,让语文课堂的内容更加充盈和丰富。适时持续强化情境,升华学生体验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展示,令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教学活动中,使设置的教学情境随着教学活动的步步推进,得到持续的强化,越来越鲜明、生动。这样,学生感受就会越来越清晰、深刻,情绪越来越饱满,体验也随之不断深化、升华。
(四)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
目前,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全面且深入地融入到了教育教学环节当中,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合理地应用现代科技,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地融入日常教学环节。多媒体信息技术有直观、多样、迅速以及全面的特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阶段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更直接地为学生们展示教学内容,并且通过增加其他相关内容的方式,可以实现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教师可以将自己独立制作的课件,上传到班级群中,学生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下载,以便进行提前预习。并且,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增加趣味性的视频和动人的音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五)教师积极的情绪是激发课堂激情的基础
教师的课堂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所以说教师在导入新课的环节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学生听课才会为之一振,并会以高度的注意力,热烈而紧张的情绪进入课堂。教师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和必要的素养,是教学艺术中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要使自己的课堂具有万丈激情,就必须把握好自己的语言,做到快慢得宜、起伏有致、抑扬顿挫,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曲折起伏、跌宕有致,才能富于变化、引人入胜,充满激情。这样既用语言感染他们,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倾听的好习惯。
        三、结语
我国积极推进了素质教育,这一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发展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职员工要明确地认识到,小学阶段学生主体的学习特征。因此,本文开展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工作,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丁秉谦.2019《让教学之曲奏得更加悠扬——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甘肃教育》第12期
[2]周淑萍.2019《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有效性分析》,《中国校外教育》第20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