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芬
牛杜中心校, 山西 运城 044100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数学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本世纪学校数学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整合
导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1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整合的意义
1.1 使数学更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的一切由教师主宰,教师说了算,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接受地位,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发展。而现在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是否亲身经历探究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更加重视学生在教学关系上和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和丰富的表现力、感染力,为课程整合的实施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1.2 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数学这门课程
小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都还不是很成熟,水平有限,因此小学数学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合理运用最适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老师要重视对于知识的表达,帮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知识。而对于基础较好,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老师可以更加重视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理解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领域的步伐不断加快,教育部门对学校、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这样会造成原本就复杂并且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理解起来更加困难,对学校和师生自身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往往缺乏相关的知识量和解题思路,对于正处在小学的学生来说接触这样的难度较大的数学很容易造成思想的懈怠并且产生厌学心理。在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课堂的结合后,很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原本繁琐的数学理念变得通俗易懂,有利于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深入了解。
2 当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在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集中在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六个维度。
第一,教师对课程的整合缺乏正确认识而且信息素养严重不足;第二,为了课程的整合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三,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不匹配;第四,忽视了教学应该有的教学方法;第五,信息技术强硬插入教学过程和传统教学手段淡化;第六,课件的演示繁多。
3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原则
3.1 课程设计最优化原则
信息技术的应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数学教学的有效进行,但是并非所有的内容应用信息技术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就是把整节课的内容都搬上多媒体,但事实上这样做只会使教学质量大大折扣。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过程中,要注意课程设计最优化原则。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学生认知水平,选择用何种教学手段呈现。当教学内容用传统教学手段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时,就没有必要再强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所以在整合过程中,教师要遵守课程设计最优化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
3.2 启发性和直观性相结合的原则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节奏变快,容量变大,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不当。信息技术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是教师在演示课件时一定要把握恰当的时刻,不要机械的展示课件。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注意重、难点问题,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注重把握启发的度,不能因为多媒体教学而淡化了重、难点知识,要使重、难点知识清晰的体现出来,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性的特点,进一步的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
3.3 趣味性和开放性结合的原则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不再像以前一样沉闷,而是变成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的设计中,比如“概率与统计”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调查统计的范围广,调查的结果充满了随机性,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有前瞻性,能够使课程朝着教学目标靠拢,在大范围上开放,在小范围上引导,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
3.4 有利于学生参与的原则
学生是认知主体,是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也可以使他们对知识进行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标准一再强调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整合教学作为新时代教育的产物,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不要仅仅把学生当成听众,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和制作课件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以部分个体的喜好制定教学策略。只有有利于所有学生参与的整合教学才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所以整合要坚持有利于学生参与的原则。
4 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小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辛崇恩,宋天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1):105-106.
[2]张玉红,张丽颖,道盛琴,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策略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5,27(21):24-26.
[3]李红艳.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6(8):16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