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明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回龙镇中心小学,广东 韶关 511190
摘要: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进行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在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养成严谨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准则,有效地提高德育教育水平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基于此,本主要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德育教育;有效渗透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现阶段,已经进入了新课程改革的关键阶段,各种教学理念都在积极推行,其中就包括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还要有针对性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从而有效落实核心素养中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求,熏陶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从中不难看出,德育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基于核心素养背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是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必要手段,有助于实现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内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教学不是独立存在的,往往结合着数学知识出现。因此,教师渗透德育内容时,不能脱离数学教学而单独谈德育,否则容易本末倒置。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学生不仅接收到了丰富多样的德育内容,也会得到更多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教学素材,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奠定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良好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教师为学生树立德育榜样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造成直接的影响,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与思想,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与喜爱,才能够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端正自己的思想与道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榜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成为具有高尚品德与人格魅力的人,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学生造成积极的影响,赢得学生的信服与敬佩;第二,严格要求自己,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才有资格对别人提出相应的要求。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要迟到、早退但却在自己上课时出现迟到现象,就无法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
(二)将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进行整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法,灵活进行教学工作,逐步渗透德育方面的内容。如: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学习等等。现在有众多繁杂的定理,学生们记忆起来比较费劲,教师就可以发挥引导性的作用,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们一起进行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法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操作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最后,集体再一起总结分数加法和减法算法。根据这些行动,完全能够加强学生们对于抽象概念的解析。并且锻炼了他们很好的合作精神。在此过程中,学生完全是独立自主的,对自己的言负全部的责任。全身心地投入相关的研究中,充分认识到了正是因为有了其他成员的协同作战,才能让自己取得不错的成绩。之后,他们就可以将知识牢牢地记住,从小就培养了自己团结互助的好品质。树立极强的集体荣誉感。懂得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大数》一课时,教师应结合实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学生们把钱存在银行里,希望获得一些收入,类似这样让他们感兴趣的项目,教师借此机会应宣讲“希望工程”的具体内容,让他们知道贫困学生的存在,他们也有着读书的愿望,但是由于他们比较贫困,他们不能去上学。激励他们的爱心观念。使得他们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
(三)创设良好的情境,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一个以情育情、以情激情的过程,教师应积极地展开德育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可以借情境教学实施德育,提高德育效果。具体的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能力等,组织符合课程内容的情境活动,借此创设有真情实感的教学情境,并让学生参与其中,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化学生对情境内容的理解感悟,起到以情育情、以情激情的效果,以增强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时,教师可以创设了一个珍惜时间的德育情境。通过秒表计时,要求学生在1分钟之内完成加减法习题的计算,并保证计算结果正确,在规定的1分钟内,有的学生完成了要求,有的学生没有完成要求,最后总结分析没有完成要求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表现,发现他们有走神、交头接耳等情况,注意力不够集中,进而引导学生认识时间的宝贵性。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下,了解到自己不够珍惜时间而导致自身没有完成要求,进而就会形成珍惜时间的思想观念。
(四)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数学课外实际活动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课外活动能够使学生接受更多的实践锻炼,帮助他们将自身的感知与体验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具备先进的教学观念,充分意识到教育不应局限在课堂上,而是要走进生活,通过组织兴趣活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知识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有效具。例如:在教学《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一课的相关知识点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的小组,让学生去调查某个区域内各年龄段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收入以及居住条件等信息,通过统计数据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在课外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需要克服许多困难,使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锻炼他们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性格,获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因此,作为小数学教师,需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袁青.小学德育课程多元化评价探究[J].才智,2016(27):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