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马青娟
[导读]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除了传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外,
        马青娟
        新绛县南关学校, 山西 运城 043100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除了传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内容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文章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然后论述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导言: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对于学生基础数学思维的树立与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为了有效满足新课标对于学生数学培养工作的相关要求,教师应该积极做好新型教学技术的引入,以确保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我国多数小学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用的教学模式相对较为传统,多以“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参与度相对较低,而且缺乏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推动小学数学课堂的多元化发展。
1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1.1 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形象事物感兴趣,对此,教师可借助微课、动画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形象,有利于小学生进行学习和理解。同时,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具有生机和活力,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2 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像及动画等有效进行整合,可以增强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构建交互式课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丰富课堂活动,还可以将枯燥无味的抽象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有效解决数学问题,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
1.3 有利于深入推进教学改革
        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实施的今天,信息技术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条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而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可以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数学和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将日常生活和数学知识有效进行融合,并且将其呈现在课堂上,可让学生根据熟悉的生活现象,加深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2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创设学习情境,引导课程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情境创设教学法则是其中最为有效的一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此不断加强学生的多感官学习,激发出他们的猎奇心理和求知欲,使其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积极的心态去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知》时,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制作一个“分西瓜”的动画视频,构建一个适当的娱乐氛围,让小学生感受到轻松的学习氛围。在良好的学习情境下,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对数学不再感到畏惧,减轻心中的疏远感,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切西瓜的问题进行深思:“到底怎么分,才能吃到更多的西瓜呢?”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学生吸引到课本知识当中,实现成功的课程引入。


2.2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长时间的学习状态下,学生极易感到疲倦,从而出现注意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的状况,这时可以适当的通过多媒体放映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相关内容视频,从而起到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得他们能够保持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分数之间的加减这一课中,由于学生前期对分数的概念较为模糊,以1/3+1/2这一题为例,学生可能不知道1/3和1/2之间的大小比较,这时教师可以放映同一块儿蛋糕被分为三份和两份,各取其中的一份,比较它们之间的大小这样的形式使得学生能够一目了然,而1/3和1/2的相加减,则可以将两块同样的蛋糕分为六份,1/3则是占六份当中的两份,1/2是占六分之中的三份,这样就使原本抽象模糊的计算问题变得简单和明朗起来,引进蛋糕这一元素相较于传统的教学内容来说,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信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是显而易见的。
2.3 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是一门理性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于严重打压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将数学重点和难点进行转化,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进而解决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信息技术的存在可以丰富数学课堂,通过视频课件等新型技术有利于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教学《混合运算》的时候可以用加法和除法作为混合运算实例,并在制作课件时写出数学公式定理。比如第一个算式是1+1=2,第二个算式是6÷2=3,然后在下一张幻灯片上教师可以用图形符号表示数字,比如用正方形表示一,这样六除以二就可以表示六除以两个正方形,也就是一加一,这样能够形象地将混合运算问题简单化,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
3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不能摒弃传统教学
        虽然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能够带来极大的便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这并不能代表就要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还要以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没有理论知识的积累,他们的后期实践只能浮于表面而不能够掌握知识的实际所在,例如在上面所介绍的1/3和1/2的加减这一问题,也是基于理论教学的基础的,没有前期对这些知识的讲解,即便是学生能够理解蛋糕分块的原理,他们对该章内容的认识可能也就止于此,无法实现深层次的理解,进而对后续的教学工作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
3.2 突出信息技术的辅助性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的一种辅助模式,它主要是用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他将一些抽象性的思维更为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但如果这些抽象的思维全部都转化为直白的内容,久而久之可能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性,进而不愿自己动脑去思考,对于他们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另一方面过多的图文和视频元素可能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遭到分散,无法完全集中到数学学习内容当中去。
4 结论
        为了做好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新型教育技术的引入,实现良好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从而有效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引导与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有效继承了互联网的固有优势,教师可以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知识点,同时有效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信息技术的形象和直观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以便实现记忆的合理深化,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岳锋.李爽.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
        [2]李新军.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7).
        [3]纵欢欢.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6):167-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