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戏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现状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石贺
[导读] 幼儿教学中渗透幼儿戏曲教学对优化幼儿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石贺
        方城县县直机关第一幼儿园,河南  南阳  473200

        摘要:幼儿教学中渗透幼儿戏曲教学对优化幼儿的学习思路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等意义重大。基于新课改理念要求,优化戏曲教学方法作为促进幼儿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需要幼儿教师在现代教育领域中进行深入研究。对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戏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现状及主要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育;戏曲;实施现状;对策分析
        一、当前幼儿教学中戏曲的实施现状
首先,幼儿教师对戏曲缺乏一定的认识。戏曲的实施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需要熟悉戏曲的流程,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主题随时调整教学策略;还需具备比较好的戏曲组织能力,能够随时应对各种问题,引导讨论始终围绕活动的主题进行;善于总结、提升,让幼儿切实理解活动过程及目的。这对幼儿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虽然部分教师在此前已经对戏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戏曲与其他幼教方法存在明显的区别。部分幼儿教师对戏曲的含义及方法认识存在偏差;有些教师无法将戏曲教学方法从传统的戏曲教学中区分开来,有些教师将戏曲与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混同起来,还有幼师以为,实施戏曲活动就是游戏教学活动。这基本上是因为对创造性戏曲的认识不足导致的。其次,戏曲的实施需要幼儿园管理层面的认识和保障,戏曲是一个新兴的教学方法需要幼儿园管理者的引导和重视。
        二、幼儿教学中戏曲的实施原则
(一)坚持主体性原则
主要表现为主体对外部世界、主体对自身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积极思考与主动掌握。在幼儿戏曲活动中,主体性原则是幼儿教师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即无论开展哪种主题的戏曲活动,或是以哪种方式对幼儿进行戏曲教育,都必须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以及生命。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同时给予幼儿想象创造的机会,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戏曲活动中,并通过具体活动帮助幼儿根据自身发展水平以及生活经验形成独特的认知结构。
(二)坚持整体性原则
指教师将教育活动中各个要素、成分进行有机联系与整合,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并对幼儿产生整体的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幼儿戏曲活动中教师应当遵循整体性原则,以统筹规划的思想将活动的各分部、要素有机整合起来,确保活动的每一环节都环环相扣、无缝衔接,从而也让幼儿的各项技能、素质得到综合性、系统性的培养。
(三)坚持互动性原则
尽管幼儿是戏曲活动的主体,但幼儿教师在戏曲活动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教育作用,利用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与幼儿展开有效互动,在推进戏曲活动顺利开展的同时也让幼儿接受到好的引导与教育,让幼儿的能力素质得到锻炼与提高。幼儿教师应认识到师幼互动是幼儿园生活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通过良好的师幼互动,幼儿能明确自己在活动中的任务、需要遵循的原则;教师也能将相关知识、技能传输给幼儿,并准确掌握幼儿的学习与活动情况。在幼儿戏曲活动中,良好的师幼互动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幼儿道德品质、心理素质、认知水平的发展与提升。
        三、幼儿教学中戏曲的实施对策
(一)增强互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只有相对轻松活跃的氛围,才能让幼儿园戏曲教育的开展更加顺利。教师应该积极重视与幼儿的互动和交流,在相对轻松的艺术氛围中使幼儿们感知到学习戏曲的乐趣。同时,教师要抓住机会对幼儿积极培养使幼儿获取更为直观的审美体验,在戏曲艺术教学的互动中提升艺术感知力强化情感体验让幼儿充分领略到戏曲艺术的魅力。幼儿园戏曲艺术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特定氛围的营造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结合戏曲艺术的规律,为幼儿营造出良好的艺术氛围,促使戏曲艺术教育的方式得以优化,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扩充资源,增进戏曲课开展质量
在幼儿戏曲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幼儿戏曲的资源进行扩充,从幼儿戏曲的表演内容和创作题材上进行延伸,并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多搜集先进且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其他地区优秀的资源和经验,引入更多的创新元素提升幼儿戏曲课实施的质量。要注意的是,幼儿戏曲资源的扩充必然要能够符合幼儿的成长发展,且具有时代性,幼儿能够从中获取的不仅是戏曲的基础知识,更在于认识世界的角度、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要特别注重对幼儿情感的渲染,让他们能够从中获取良好的体验和思考。
(三)选择适当的戏曲题材
题材是戏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题材能让戏曲活动的教育目标更好更快地达到。因此,在组织幼儿开展戏曲活动时,幼儿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幼儿实际认知水平与动手能力科学选择相关戏曲题材,从而保证后续戏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具体而言,在戏曲题材的选择方面,建议幼儿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立足实际,选择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题材。由于这类题材是与幼儿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因而会降低幼儿理解难度同时也更有利于幼儿融入活动,准确把握活动主题并让幼儿的生活技能得到锻炼与丰富。其次,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实时生成题材。即在组织幼儿开展活动时,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幼儿,从幼儿的语言、行动中获得创意生成活动题材。
(四)注重实践,为幼儿创造活动平台
幼儿戏曲发挥有效性作用,必然需要幼儿身实践,亲自感悟和体验,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幼儿参与实践活动。首先,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实践平台和机会,采用创新且多元的教学模式,如情景表演、小组探究等使得实践的过程充满兴趣,幼儿能够全身心投入,激发个人的表演能力和沟通能力。其次,营造良好的戏曲氛围。幼儿在这一阶段最擅长模仿,所以要形成积极有益的环境氛围,帮助幼儿卸下不安全心理,使得他们能够自在、大胆地进行戏曲表演,获取新鲜的认知和良好的行为规范法则。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戏曲在现代幼儿教育中是较为综合的课程,其中容纳了舞蹈动作、语言文字以及音乐等内容,因此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综合性的作用。除了语言表达能力、认知水平的提升,更加会在潜意识中培养幼儿的思想品质和文学涵养,因此,教师在幼儿教育中要特别重视幼儿戏曲的应用和实施。
        参考文献:
[1]袁悦.浅谈幼儿戏曲的作用[J].教育导刊,2018(29):142-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