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绽放诗意的花朵 ——浅谈语文课堂氛围的营造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 钟燕
[导读] 语文课堂是传播诗情画意的主要阵地。
        钟燕
        重庆市璧山中学校   402763

        
        摘要:语文课堂是传播诗情画意的主要阵地。有诗意的语文课堂是有效的、动人的,有诗意的教师是有智慧的,有诗意的学生更是美丽的。语文教师应用自己的激情以及诗情素质唤醒学生沉睡的灵魂,让学生在诗意的课堂中绽放诗意的花朵,享受诗意的人生。
        关键词:诗意;语言;思想;结构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语文?
        如今语文教学重繁琐的讲解轻真切的体悟;重纯技能训练轻文化熏陶;只晓得加大信息量的灌输,而把一篇篇意境优美、情趣盎然的课文肢解为零零碎碎的一串知识点、化为一道道令人生厌的思考题、练习题,把语文课上成纯知识课,把人文语文变成科学语文。结果是师生疲于奔命,神圣的课堂变成名利场和没有硝烟的战场。越来越功利的让人忧虑的语文课堂现状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从课堂中捕捉契机,化平庸为精彩,激发学生的情感渴望,点燃学生的心灵之花,让语文课堂成为一片充满诗意的天空,用诗意的课堂去唤醒学生沉睡的灵魂。那诗意的语文课堂氛围又该如何去营造呢?
一、诗意的语言
(一)精彩的导入
课堂导入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老师所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秋天》这首现代诗时,我向学生展示了几幅秋意浓浓的图片,并配上音乐以及老师的导语“清爽的秋风迎面吹来,秋悄悄地来了。看,它来到了一望无边的田野里,稻谷熟了,一阵风吹过掀起稻浪起伏。来到了花园里,野菊花在尽情开放,阵阵幽香飘来,使人顿觉神清气爽。来到了小溪边,微风习习,溪水潺潺,为它吟唱出美妙的旋律。来到了山上,为嫩绿的小草披上金黄色的大衣,像是铺上了金黄色的地毯。”直观的图片、诗意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其中的意境,为课堂营造出诗意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因此课堂的导入,老师更应该用自己的一颗慧心去设计,让其充满诗情画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紧紧地被我们所吸引住,很快进入角色,跟上思维,为我们顺利轻松完成教学任务打好基础。
        (二)精彩的过渡
过渡语,是教师语言当中尤为重要的一种,文章有了过渡,才能成为生气灵动的整体,为语文课堂增添一份别样的魅力。


例如:在教《紫藤萝瀑布》一文时,通过探究品味了解了紫藤萝花的花语,我是这样过渡的:“‘我觉得生命是一项奇迹,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对毫不起眼的小鸟,在枝头唱出远胜于小提琴的夜曲……’——林清玄(台湾),宗璞在大自然中与紫藤萝相遇,紫藤萝告诉她生命的美和宝贵。著名的台湾女作家席慕蓉也曾经倾听过花儿对她讲述生命的真谛。”这样诗意的过度渡让学生犹如在进行一次旅行,沉醉其中。
精彩的过渡语,成为了语文课堂的调色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精彩的过渡语,更是知识点之间的桥梁,使教学知识环环相加、步步深入,引领学生进入新的领域,获得一个逻辑严整的系统认识。所以说,教师的过渡语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三)精彩的总结
写作上我们要求“龙头凤尾”,其实一堂课也是如此,我们花了心思巧妙的设计导入,到了课堂的尾声更是不能以布置作业等这样的方式草草收场。在课堂教学中,最后一个环节常常起到对一节课内容的完善、补充、强调等作用。我们要用精美的语言让学生达到情感的升华。
在教《紫藤萝瀑布》时,我是这样总结的:“一花一世界,一草一菩提,放眼丰富多彩的自然:迎风的翠竹、凌寒的腊梅、石缝间不屈的小草、草丛里无名的野花,无不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最后,送给可爱而自信的你们一句话:愿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像盛开的紫藤萝,努力张满风帆,绽放风采,为人类生命的长河增添一抹芳香!”课堂就在诗情画意的语言中结束了,我看到了学生脸上那种陶醉的表情,我欣慰的笑了。
精彩的总结语,一节课所有的沉淀,蓄势成新的高潮,给学生强烈的冲击,让学生回味无穷。
诗意的语言,营造诗意的课堂,让他们进行一次心灵之旅,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语文之美。
二、诗意的思想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需通过阅读与鉴赏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文本中所蕴含的思想,还要帮助他们认识并掌握产生这些思想的思维,教师要把自己解读文本时的思维过程坦诚地摊在学生面前,与学生做思维上的互动。
在教《次北固山下》时,学生告诉我从“一帆”他看到了当时诗人离开家乡一个人的孤独心境,然而从“悬”(高高挂起)能够想到虽然诗人内心是孤独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因此而表现过多的忧郁,由此可以看到诗人那种积极的心态。此话一出,教师掌声四起,这是他们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把握,就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积极思考,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得头头是道。这样一群有着诗意思想的孩子们让整个课堂绽放出诗意的花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从而让学生收获一个精神充盈的人生,一个诗意的一生。这是语文教师的责任。
三、诗意的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是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也是一种组织协调的导演调控艺术,更是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基本途径。而诗意诗意的结构可以用诗意的课件呈现给学生,这样更能让学生清楚直观的明白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意图。
例如:在教《紫藤萝瀑布》第二课时时,我是这样设计我的课堂的:与花相遇(探究
品味)——与花对话(主题探讨)——与花同行(迁移拓展),整堂课在充满诗意的结构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学生的思维也得到充分展开,形成学生一步一思考一飞跃的参与过程,使学生能够沿着诗意的课堂刺激走得更远。
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富有诗
意的课堂情境中演奏出和谐温馨的旋律。
学生的天性是诗意的,中学生天生就是诗人,他们心里本就栖居着诗意,教师应让语文教学绽放出诗意的花朵,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唤醒学生心中的那份诗意,享受诗意的人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