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作业分层设计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黄玄
[导读] 小学六年级是小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的过渡阶段
        黄玄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春城小学,云南  昆明 650031
        摘要:小学六年级是小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的过渡阶段,也是整个小学的总结阶段。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通过作业分层设计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小学生明白自身的学习情况,也可以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六年级;作业分层
当前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时期,对于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老师也应该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有高有低,进行分层的作用设计。这样既满足的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又充分尊重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使学生能够获得作业完成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也使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所增加。
        一、小学六年级应用分层作业设计的现实意义
1.提高学生自身能力
教师在小学六年级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有效缩短了学生之间的差距,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做教学计划,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超越自我。部分学生反应较慢,且理解能力很弱,这就需要教师逐渐降低学习难度,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方法与做题习惯,让学生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理解能力,让学生牢牢掌握数学学科知识。同时,最大程度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其在逐步超越自我的基础上体会成功喜悦。
2.打造高效课堂
学生之间两极分化严重,教师进行分层作业设计时需要深入学生当中,反复审核同一层次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知识体系等,课前准备教案时需要考虑同一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且尽可能精简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与专业素养,促进各个层次学生学习效率提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提高学生学习自信
分层作业设计有一优点就是可以降低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产生的自卑感。虽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教师与学生都高度重视学生学习成绩,这对后进生而言无疑是给其较大的心理负担与学习压力。然而分层教学模式下整合了后进生,使其处于同一层次,只要有一个学生努力学习就能对其他学生起到带动作用,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而从优等生的角度分析,其在同一个层次中学习也能有效削弱其自傲、膨胀的心,他们要想取得突出的表现只有勤奋进取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时每个学生都不甘示弱,无疑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小学六年级数学作业分层原则
(一)保证分层科学合理
为保证分层的科学合理,教师可以针对所有学生展开调查,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按照班级中的教学情况,结合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将所有学生进行分层,具体可以分为高、中、低三层.其中高层学生的思维比较敏捷,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且会积极进行自主探究;中层学生智力水平相比高层较差,且缺乏上进心,数学成绩也不是非常稳定,但是有极高的学习潜力;低层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作业完成困难.完成分层之后,按照学生平时数学作业完成状况进行动态管理,如果学生数学作业完成情况好可以调整层级,以此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二)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习题选择
进行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对班级中所有学生进行覆盖,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够发挥出数学潜力.例如,针对低层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巩固、练习的作业,中层学生则主要以变式提升能力作业为主,高层学生则要设计开放性习题.此外,为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习题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引导,根据要求以及自身情况完成作业.
        三、小学六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对策
(一)调整分层作业难度
作业难度是教师布置作业的重难点,因为学生学习水平不同,所以必须保证作业难度的阶梯性.为此,可以将数学作业设计为三个难度等级.第一级难度较低,所有习题都是比较简单的基础题,第二级难度适中,适合班级中的普通学生,第三级难度偏高,适合学优生进行拓展练习.
例如《位置与方向(二)》的作业布置。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必做题,如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或者选做题,能够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位置及方向的角度;以及布置一些拔高题,让学生结合知识点,进行一些问题的计算,比如:时间=路程÷速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完成属于自己水平的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二)针对学生作业分层评价
工作对学生来说,只有自信才能够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但是如果学生缺乏自信心,便会影响数学学习效果,降低作业质量以及完成效率.现代小学生的通病在于自信心不强,不相信自己的数学能力.为此,作为教师,必须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教学评价具有的激励功能,实时分层作业的同时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例如在《圆的面积》教学时,数学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随堂测试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对学生测验进行阅览,做出评价,如果存在错误,需要提出意见,并且在最后基于学生肯定与鼓励.学生得到教师的评价之后,既可以认清自己当前不足之处,又能够得到激励,在今后的学习中扬长避短,以饱满的自信心学习数学知识,完成数学作业.教师的评价需要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标准,例如,学优生必须所有习题正确才能够获得优秀,中等生习题正确率超过90%便可以获得优秀,学困生习题的正确率只需超过80%,便可得到优秀.如此一来,通过这种分层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鼓励,帮助班级中的学困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从而树立自信心.
总之,作业的分层设计是一个根据学生的才智和智慧进行教学的平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因人而异地精心设计和优化数学作业,放弃一刀切的方法,并实现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和进步,建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信心是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唯一途径。
        参考文献:
[1]黄顺元.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解析[J].读写算:教师版,2017(47):243.
[2]张明建.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10):57-58.
[2]范明.小学五年级数学家庭作业分层设计探析[J].华夏教师,2018(09):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