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黄乔芬
[导读]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近年来流行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黄乔芬
        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第一小学,云南  德宏 679300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近年来流行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为此,数学教师应合理运用该教学方式,将其与其它教学手段相结合,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以期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数学教师应选取恰当的合作时机,并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制定有效的学习方案,让孩子们在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具有诸多优势,不仅能活化课堂气氛,而且也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相互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会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同组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曾经有人说过:假如你拥有着一枚苹果,我也拥有着一枚苹果,那么我们就能够进行相互交换,并且我们还是拥有着一枚苹果。而在生活或者合作当中,你拥有着一种想法,我也拥有着一种想法,那么我们就可以进行相互交换,这就会使得我们各自拥有两种不同的想法,这样的交换效果让我们在不损失的情况下还能得到好的收益,何乐而不为呢?在当前小学数学的学习当中较为提倡学生的小组合作协调能力,通俗的来讲便是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学习的教学方法。大致的来讲,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进行学习过程当中,老师做为一名主导者,把班级内的同学划分为几个小组,然后让他们共同的去完成一个目标,在完成这个目标的同时,让他们认识到分工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是一件怎样的事情。并且在最后完成学习任务,让同学们进行探讨和学习,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来讲,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合理分组,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分组形式是否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若没有科学分组可能会制约此种学习模式效果的发挥,甚至会对教学造成不利影响。一些教师在分组时未考虑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划分或按座位分组。虽然这样做更简单,但却不易激起学生的合作欲望。组内学生学习能力可能差不多,学优生对后进生的帮扶作用就无从体现。为此,在分组时数学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兴趣、学习能力等不同情况,然后,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办法,对小组进行合理划分,确保组内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各组实力相当。
(二)明确分工,任务落实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目的是为了让全体组员都能参与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发挥自己的长处,通过学习他人提升自己的短板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往往表现得更积极,更优秀,但是这并非是展示个人能力的舞台,而是展现团队力量的交流活动[2]。数学教师应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充分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参与讨论。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把合作任务分配到人,确保每位组员都有任务去做,通过各自的努力完成自己的板块,最终大家一起将任务板块完成。
(三)从激发学习兴趣出发,营造浓厚的合作学习气氛
小组合作学习属于众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使用多种学习方式,通过相互配合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应围绕那些有探究学习价值的问题展开,部分简单的问题可直接让学生单独思考解决。这样才不会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也才能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最适合在实践操作类问题与求知过程中的应用。组员之间在合作探究中可以发表各自的意见,不同思维交叉碰撞,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也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比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要求各组讨论多边形的组成,随后适时引出多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得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四)建立健全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确保学习效果
为提升小组内部的团队凝聚力与各组间的竞争力,教师应对合作小组的评价机制进行优化与完善。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有效激发各组间的竞争意识,形成良性的组间竞争。比如,在立体图形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参加小组间的竞赛,各组成员均在后方为本组代表出主意,不仅促进了组员间的沟通交流,而且也让全体组员均参与进来。对此,笔者特意在课前备好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立体实物作为教具,方便孩子们从不同视角去观察。课堂45分钟很难保证全班学生都能观察到,因此要求选派一名代表,由代表观察后再讲给其他组员听,让每名组员都对实物有直观的感受,也促进了组员间的交流。教师应对合作小组间的评分机制进行改进与优化,重点需优化组内各成员的评比机制与小组间的评比机制。通常可采用分数评比法,对发言积极的学生给予分数奖励,每次奖励1—2分,反之,对任务完成得差的学生需要扣罚,每次扣除1—2分。最后对各小组及组员分数进行评比。
课堂快要结束前数学教师可对本堂课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总结,分析一些典型问题,并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对小组成员奖励一支笔、一张小书签等。这样既能鼓励大家继续努力,也能培育组内凝聚力,起到良好的激励效果,激励其他小组努力。
        三、结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非常好,教师必须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明确,然后有效划分小组,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效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的合作精神起到培养的效果,让他们在进行合作的同时学习到知识,让他们的思维在交流当中得到加强,并且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陈希文.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构建与开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6):44-44.
[2]纪振辉.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36(9):224-225.
[3]李杨.浅议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2):173-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