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运用生活素材进行初中物理教学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陈军
[导读] 物理本身比较理论化,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容易感到枯燥乏味
        陈军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巩昌中学,甘肃 定西 748100
        摘 要:物理本身比较理论化,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但物理本身是一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新课改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资料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本文主要研究生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做好初中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素材;应用

        初中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教师把物理与生活分开,导致许多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低下,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转变现有的教学观念,注重生活资料的整合,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优化导入策略
        课堂导入是物理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效的物理课堂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对集中初中生的注意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日常生活的导入。在初中物理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在新知识的传授之前,教师可以利用5-8分钟的时间,通过实际现象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引入新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兴趣,使他们第一次进入物理学习的状态。例如,在《升华与凝华》教学中,老师准备两个白炽灯灯泡,一个是用过的,一个是新的。然后让学生观察灯泡的变化。这时,学生们回答老师的问题,“用过的白炽灯灯泡变黑了、没用的没有变黑,这是为什么?这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索》中,老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个放大镜。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放大镜和太阳光为学生操作一个简单的“发光纸”实验,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充足的阳光下,将放大镜放在纸张上方,在短时间内纸张会点燃。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放大镜或凸透镜的性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让学生戴上眼镜,观察他们的眼镜,发现物理规律,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体会生活的暗示,以提高初中生发现物理的综合能力,运用物理知识和分析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通过利用实物,生动物理课堂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只有教师能充分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物理教学也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使学生在兴趣的牵引下充分激发自己的物理学习思维,带着好奇心和疑问进入相应的物理知识学习中。我相信许多学生会对“吃”感兴趣。当物理教学与食物联系在一起时,学生们会不由自主地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物理课堂。例如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压力”内容。

虽然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感觉到压力的存在,但老师可以用食物来证明压力确实存在于我们身边。这个实验可以用一个煮熟的鸡蛋和一个装有酒精燃烧的棉球的玻璃瓶来完成。把去皮的鸡蛋放进玻璃瓶口。当酒精棉球燃烧时,瓶子里的氧气就用完了。此时,由于瓶子和外面的压力差,鸡蛋逐渐被瓶子吸收。这种静态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通过实验来解释压力的存在。
三、创造一个面向生活的情境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过多的重视教材知识的讲解,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度不够,这样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提升学生的成绩,但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产生阻碍。教师可以将生活素材引入到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液化和汽化的知识时,我们可以介绍生命现象:开水时,锅顶为什么会有白色气体?引导学生复习液化相关知识。当水蒸气变冷时,它会液化成水滴。这样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白色气体实际上是由蒸汽液化而成的。学生可以根据这种生活现象创造问题情境,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告诉你一点鸡蛋在浓盐水中会发生什么。随着水逐渐涌入,盐水浓度逐渐降低,卵由浮变沉,最终沉入底部。通过这个实验情境,学生可以了解重力与浮力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比如在讲解分子的相关概念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分子作为物质的最小单位的概念,我们可以用羊来比喻。一只羊是一个分子,羊群是一个整体。分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实例的运用可以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四、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在其中融入生活素材
        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总结教材中的知识点,使重点知识更简洁、清晰地传授给学生。在漫长的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感到厌烦,逐渐对该学科失去兴趣。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物理课程的魅力,使学生有自由的思维空间发散,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为了让学生体验力之间的关系,老师可以让学生先用手拍手,拍墙,这样学生就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手会被打得很痛的过程。此外,这也会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游泳时一定要向后拉伸?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这个过程,教师可以将视频播放给学生,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理解的难度,使学习效果更加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下,学生的兴趣被提升,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也有效的提高了在生活中的使用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素材的运用进行研究,提出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优化导入策略;通过利用实物,生动物理课堂;创造一个面向生活的情境;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在其中融入生活素材等策略。运用生活素材进行物理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灵香.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20(08):139.
[2] 王定慧.生活素材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成才之路,2019(32):30-31.
[3] 姜芳.关于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125-126.
[4] 孙维刚.初中物理教学中灵活运用生活素材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4):156-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