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福
湖南省郴州市第六中学,湖南 郴州 423000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出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促进学生的学习,更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将师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展现出来,还能使知识概念之间通过线条连接形成知识网络图谱,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与方法。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思维导图;实验教学;化学教学;有效应用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可以梳理教师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
探究性实验教学课堂容量较大,教师课堂教学之前进行备课的工作较复杂,既要全景式的分析教材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和素材,制定教学实施的方案,又要准备探究性实验过程中所需的教学仪器,同时还要对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能够自主发现问题,设计出实验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了解。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尤其需要教师充分体现主导地位,帮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形成科学探究的思维。
(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初中化学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够。探究性实验教学更是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让学生能踊跃参与到课堂探究实验当中,是目前教师在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之一。思维导图从中心主题开始发散思维,建立分支、子分支,这与化学探究性实验从问题出发,引领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相一致。
(三)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呈现的过程,该过程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考虑问题时注意培养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尝试用不同的路径和方法解决问题,启发学生运用分类比较、推论归因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激发学生的潜能,搭建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框架。学习探究性实验过程中,学生要从多角度考虑实验因素,利用自己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与同伴合作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出现的实验现象,对实验数据加工和处理,得到可靠的结论。这就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大胆猜想可能的问题答案,根据不同的实验思路设计方案,采取多种方法建立知识的联系。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和呈现形式能有效的反映学生大脑中发散性思维情况,展示学生对内容的组块能力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力。学生利用思维导图使得思维可视化,有助于左右脑协同工作,促进全脑思维,提高理解效率和记忆效率,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问题探究。
探究性实验教学强调启发性和创新性,即探究性实验本身要具备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另外,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核心在于创新,实验方案的设计体现了学生不同的思维过程。将思维导图的优势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点相结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探究性问题,发散探究的思路,凸显隐性知识,培养学生系统的思维能力,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二)利用思维导图展示教学目标
在上初中化学课时利用思维导图设计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图文并茂清晰展示出各个目标,突出目标的整体性、针对性和层次性,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既保持了传统目标的优势,又改变了教师口授或文字罗列为主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帮学生主动建立学习任务,更好地重现整体概念,刺激学生抓住关键词,更好地记忆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切实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制取氧气》的内容时,教学目标内容较多,如果巧用思维导图,效果会很好。其教学目标包括:使学生通过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掌握其他气体制取的一般方法,包括实验药品的合理选取、实验装置的恰当安装、实验仪器的合适选用、实验步骤的科学设计、收集气体的方法、检验气体的具体方法、验满气体的检验方法、操作时应该注意的事项等八个方面,把这些零散无序的知识纵横交错、系统地联系起来。以氧气的制取为中心点,八个方面归纳词为第一分级的关键词,它们之间的各种联系——因果、并列、对比等联系用虚线表示出来,绘制出思维导图。同时在思维导图中加上分析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的这一内容,让它为第二分级,这样层层铺开目标,使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具体思路和合理方法,并使学生有效掌握整体概念和局部概念,融会贯通,改进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为今后学习制取其他气体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提高化学课堂效率。
(三)思维导图在探究性实验中的应用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展现师生思维激发和整理的过程,表达了学生对知识体系建构和对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把握。例如:在学习《水的组成》一课时,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主要分析了水的组成在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可以选取教材中的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可能出现的学习障碍点出发确定了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在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了教学的目标,通过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用思维导图梳理了教材,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和板书,呈现了水的组成中的知识线索。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设计的活动都围绕水的组成探究这一中心主题展开,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引导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同步推进,深度剖析和理解重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水的组成知识体系,形成科学探究的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学生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分类和重组,自己用图式的方式构建知识体系,进行实验时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并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用思维导图能将自己思考的隐形过程显现出来,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成就感,增强对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郭鑫媛.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策略[J].中学教师,2015(23):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