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琳
红旗岭镇第三小学,吉林 磐石 132311
摘要:数学学科知识与我们日常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数学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又因为数学学科知识繁复、枯燥,有很强逻辑性和抽象性,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学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培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素养;培养;策略
在反复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爱学、想学才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教学的目标,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模型思想,提升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枯燥、抽象,想要让学生主动钻研数学知识,就需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构建模型的方式来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思维。通过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巩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比较典型的问题,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可使问题简单化。
比如教学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就要构建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找分率→确定单位“1”→判断单位“1”是已知量还是未知量→选择方法:单位“1”已知,单位“1”的量×问题对应分率;单位“1”未知,已知量÷对应分率。学生只要熟练掌握了分数乘除法解题方法的模型,就能使学生很容易区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使本来学生很容易混淆的问题简单化。还比如在教学六年级按比分配的问题时,也可通过建立以下模型:根据比确定分配总数量→求出总份数→确定各部分占总数量的分率→总数量×各部分对应分率。学生只要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题模型,遇到这类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二、规范学习习惯,提升数学素养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但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对学生改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塑造数学学习兴趣,都有极为深远的意义.数学学习习惯包括课堂听讲习惯、计算题书写习惯、应用题独立分析习惯等诸多方面,而这些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进行提升的.为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化.首先,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课堂注意力的提升要从还原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着手,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更多需要学生参与互动的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自然有利于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提升.其次,规范学生的数学书写习惯.在叫学生上前进行计算答题时,可以针对学生数学解题书写过程及内容进行较为详细的点评和指导,将不好的书写和计算习惯消灭在课堂上.良好的数学计算及书写习惯是日后高难度数学学习的基础.最后,对学生独立分析能力的强化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减少自己讲、学生听这种模式,而可以尝试一道例题先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答,教师再讲解,这样强化学生独立分析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记忆.
三、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提升数学素养
在封闭的数学课堂环境中,学生的思维很容易闭塞,思绪也会很混乱。再加上小学生的认知层次比较薄弱,理解能力不足。当教师向学生讲解数学抽象概念时,很多学生总是一知半解,甚至没过多久就遗忘殆尽。因此,教师要运用形象化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全方位地理解数学知识概念和公式公理。教师要善于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探究性活动中。这是非常有效的一个策略。在教学环境中,教师要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基点,探索开放式的探究模式,既可以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也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符合数学学科特性,满足教学需求,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训练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能够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作为一门严谨而抽象的学科,其学习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的空间想象构建能力.小学阶段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当中,帮助学生建立清晰有序考虑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堂上教师应该重点完成的教学内容.同时,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还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及空间想象力有很高的要求.抽象想象力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中的另一个重点,是很多小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内容,这就给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表达又增加了新的挑战.其实,小学阶段,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与认识还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数学”的概念,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数学逻辑思维培养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地引导,以日常我们常见的、容易理解的方式入手,通过一步一步引导,逐渐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例如,桌子上有三排水果,中间一排是2个苹果,苹果的前一排是3个桃子,苹果的后一排是4个橙子,问桌上一共有几个水果?这其实只是一道简单的十以内加法题目,但是很多低年级学生因为缺乏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就难以通过文字的描述来明白这道题.这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用实物道具给学生演示水果之间的排列和数量关系,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水果的数量,并通过教师课堂的引导去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逻辑思维与抽象想象能力作为数学学习的关键,是伴随学生数学学习全过程的.并且年级越高,对这两方面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学生之间的差距也就越明显.所以,小学阶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要注意课堂上循序渐进地引导,通过这种引导,激发学生的逻辑推理及抽象思维构建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是学生后期理科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负责。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明锐.创设有效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8(29):42-44.
[2]何成玉.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探究[J].教师,2018(03):37-38.
[3]刘国英.充分发挥数学教师的主导作用[J].福建中学数学,2018(1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