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华
贵州省余庆县松烟小学,贵州 余庆 564499
【摘要】数学的本质是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小学数学的知识特点是让学生在已经存在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实际活动而产生。数学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但是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枯燥,致使很多小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应提高素质教育的高度优化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进一步获得基础知识,得到正确的数学技能训练,同时锻炼数学思维,培养学习能力,促进其素质发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策略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目的不单在于教授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理解并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其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而更加灵活地学习数学。数学教学不能只是单纯讲授,而应留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探究、实践和思考解决问题的空间,使学生在现有的实际生活的基础上,亲身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资源亟待丰富
目前,大多数地区低年级小学教学的资源比较匮乏,教学的设备建设比较落后,缺少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做到得心应手。很多学校缺少多媒体教学设备,数学教师只能使用传统的教学工具辅助口头教学和板书图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如教师在教授一年级学生知识时,只能通过绘画方式,帮助学生以比较直观的方式了解每个知识点,但其实这样的教学方法效果并不佳。
(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学生,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当中,一些数学课堂仍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堂地位,导致学生被动的接受数学知识,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
(三)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日常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当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反复练习,有效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提升数学的教学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透彻、详细的讲解知识,导致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当学生自己面对问题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如何解决,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导致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缺乏创新自主能力。
(四)教师缺乏创新意识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负责组织和实施数学活动,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有不小的帮助。但是一些数学教师没有很好的教学观念,也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便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地位。教师利用僵化的教学形式,课本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没有积极引进课外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注重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之间的联系,注重教学信息传输与反馈调节的结合,注重处理好学生的内因与外因关系等等。“多媒体”是课堂教学向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的产物,是面向世纪,面向未来的代表。另外,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教学大不一样,传统单一的教学由于媒体的单一、方式的单一,一支粉笔一张嘴,上课从头到尾只能让教师讲学生听,而多媒体教学则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运用电脑、大屏幕、网络视频、电子白板,教师将教学内容做成计算机软件和课件,利用大屏幕显示出来,进一步向学生传递信息,如以往教师上一堂公开课需要好多个小黑板,而且还要逐一挂出来,而运用了多媒体之后,教师只要把软件和课件拷贝到电脑上,用U盘插到电子白板的接口上,就能够运用自如了。另外,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来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原来的教师都要在黑板上板书,现在只要点一下鼠标就可以了,又如对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误,教师不必抄写下来讨论,只要将作业本放在实物投影上向学生展示即可,这一切都节省了教师的课内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创设生活情境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从最普通的生活当中给学生们创造一个生活化情境教学,营造出轻松生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且,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之中,能够经历亲身的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去感知和理解数学知识概念,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实效性。
(三)开展生活实践
对于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数学教师可以将要传授的知识,结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因此,数学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让学生们尽量的联系生活,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强化学生的实际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的感悟数学知识。从而,学生不仅能够更加轻松地掌握了数学知识,还能促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强烈的喜爱之情,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当中,要灵活采取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因为小学生处在很小的年龄阶段,不论是数学知识还是生活当中的经历都很少,在课堂上讲解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时,学生就会一筹莫展。此时,让学生变换一种思维方式,在纸上画一画图形,使其不易理解的数学问题图像化。这样,既很好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使该题题意简单直观、有条理地显示出来,使学生茅塞顿开,很快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巧妙地算出了答案。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也激发了同学们对学生知识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正确认识和运用注意规律,大力发展有意注意,控制和调节无意注意,使身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活泼地参与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增强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效果,从而高效率的提升教学的成果。总之,学生素质的培养,根基还是在教育教学,数学教师只有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抓起,才能收到良好的整体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光会.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之策[J].学周刊,2020(23):81-82.
[2]张学慧.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尝试[J].学周刊,2020(24):20-21.
[3]常海林.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途径分析[J].学周刊,2020(24):50-51.
[4]车永文.分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课程教育研究,2020(2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