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菲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大营街甸苴小学 653100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阅读的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写好文章反过来也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读和写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语文素养。鉴于此,文章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训练的建构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训练;建构
引言
伴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写作和阅读的重要性得以凸显。目前,小学阶段语文课仍存在只注重阅读却对写作忽视的情况,导致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无法得到根本的落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注重教学模式创新,逐步提出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即通过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模式,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来促进读写结合。
一、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年龄原因,经历不会特别丰富,这就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因缺少素材而显得困难重重。所以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开展读加写的方式教学,提升阅读量并为写作积极素材。让学生在阅读时能自觉积累知识,并在写作中感悟写作的乐趣,以此激发小学生对阅读的喜爱。学生在基于大量的阅读基础上使知识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逐渐产生输出的动力,这时教师通过学生的写作来渗透方法。采用读加写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创新力,并可以让学生以写作作为任务进行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逐渐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模式能丰富学生的情感,调动思维的活跃性,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有效运用的策略
(一)善用读后感,一步一步提升能力
语文教学中,读后感写作是必不可少的,在学生每阅读一篇文章之后,可以书面的形式将情感上及心理上发生的一些变化展现出来。读后感写作能够促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明确情感上的所思所想,教师应适当进行指导。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提前备课了解到文章中的重点句子,以及优美的诗词,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文章,也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其整篇文章,来着重分析并进行读后感写作,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全面理解并感悟文章的基础上,把生活实践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机结合呈现在读后感中。以此方式一步一步积累经验,养成自主思考、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教师也可以把一些阅读、写作的经验教给学生,如阅读的时候准备一本小本子,把不会的内容记录,之后再查找资料核实等。
(二)训练续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课文学生学了以后往往觉得意犹未尽,这时就要用续写点燃学生的创作欲望。如:在教学《草虫的村落》一课时,指导学生进行续写。首先,在理解了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拿出具体的句子进行品读:“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再启发学生试着想象:在草虫的村落作者还会遇到哪些小虫子?如果你去草虫的村落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这样,发挥学生的想象,把想到的续写下去。从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站在写作的角度来指导学生阅读,努力让学生结合日常积累将阅读中获得的感受体会外化为语言文字,实现理解向表达的迁移。同时,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仍以感性思维为主,因此写作练习要灵活多变,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其积极性。
(三)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语言积累
阅读和写作密切相关,阅读是吸收,习作是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能更加具体生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在对文本中关键词句进行品味、赏析的同时,更应该引导学生积累。坚持积累,语言就会越来越丰富,写文章时就能准确地运用词句,从而组合出生动、形象的话语来。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阵地,教师应该多方面指导学生掌握积累的方法,获得丰富的语言。
(四)用故事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小学生的意志力还不够坚定,心智也并不是非常成熟,因此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对故事非常感兴趣的,写作的背景通常都是带有故事性的,文章中也会存在一些历史典故,这些都是教师展开教学的基础。教师可以将这些材料作为写作的素材,让学生展开写作训练,同时这也是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中,作者有丰富的生活经历与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围绕这一点,以故事作为载体,向小学生讲述这篇课文。这不仅是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也是激发学生探究与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当前的教学法,把读写结合的方式运用至实践之中。通过该教学方式让学生以写作为目标开展阅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侯燕.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D].青岛大学,2018.
[2]叶精武.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5):116.
[3]龚清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