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德进
水城县龙场乡麻窝小学,贵州 六盘水 553018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老师经常需要用到的技巧。想要做到一堂高效率的课,老师的有效提问至关重要。有效提问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学生思维,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提问
在课堂上面,一方面如果教师不能利用有效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那么学生的思维容易去想其他事情,专注力降低;另一方面来看,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如果教师能够做到有效提问,那么小学生的活跃思维能够得到开发,学生愿意去探索,去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被动的学习的效果更好。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现状
(一)教师提问难度大
在一些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进行提问时普遍喜欢提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的问题怀有恐惧心理,担心自己回答错误,没有信心正确回答问题。而教师以命令的方式指定学生回答问题,会使学生认为被教师提问就等同于被刁难,陷入恐惧的心理中,进而更没有学生愿意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导致课堂提问陷入僵局。
(二)教师表达问题不够清晰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教师对问题描述得是否严谨清晰,会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些教师的提问不注重语言的严谨性,使用一些模棱两可或有歧义的语言去表述问题,导致学生听不懂教师在说什么,或者对问题应当怎样理解存在不同看法,造成学生对问题本身出现怀疑和不确定而不敢回答的现象,学生理解错误,自然就会回答错误。这种错误本质上是教师表述与学生理解之间存在偏差造成的,教师如果以此批评学生,必然导致学生不服,使得学生对教师的提问采取不积极、不支持,抵触回答问题的态度,进而导致教师的课堂提问陷入僵局。
(三)教师提问不注意把握学生心理,不考虑提问时机
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学生精力旺盛,注意力较为集中,而到课堂教学中期,学生会出现注意力涣散、精力不集中的问题,而到快要下课的时候,学生会表现得无心学习,急切地期待下课休息。一些教师在课堂提问上不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事先没有对提问进行科学的设计,在课堂中期学生注意力涣散、出现认知疲劳时不注意使用课堂提问,而在一节课将要临近尾声,学生已经无心学习,等待下课的时候提出大量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必然会导致学生无心思考和回答教师的提问,课堂提问的效果自然很不理想。
二、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考虑学生水平不同分层提问
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堂教学中不易直接提问思维深度、广度较大的问题,容易让学生有一种挫败感,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有层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不仅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又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教师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并提出问题:你会选择哪些器材?如何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规则物体的体积?你怎样设计实验步骤?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可以得出,将不规则物体完全浸没在长方体的容器中,由长方体的长、宽及水面上升的高度变化可以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时教师又提出:如果长方形容器不能保证物体完全浸没怎么办?学生想到将物体完全浸没到盛满水的容器中,让水溢出到长方体容器中,这样就可以求出物体的体积。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等积变形问题。
(二)提问时突出教材重点和难点
每一节课都有重点和难点,是教师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能否充分地掌握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来设置提问,引导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对重难点,教师一般都设计复合型提问,即由多个问题组成,要注意问题的次序,充分地体现出数学严谨的逻辑性.这种提问的设置能突出重点难点,让学生记忆深刻,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构建与加深.
(三)提问简明精炼
众所周知,提问只是一个在课堂上抓住学生思维的方法,小学生由于纪律意识不强,在上课时间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从而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要通过提问来抓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时刻跟着教师走,但是教师在进行问题提问的时候要注意一点,那就是问题的提出要简明精炼、有趣。简明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马上领会教师的意思,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和课堂的交流当中;问题的有趣则是要求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不要过于死板,要在轻松风趣的氛围中进行提问。小学生不仅注意力不够集中,而且胆子也比较小,教师在严肃的氛围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没有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与回答中来,由此可见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变为长方形,之后提问,“两者变化之后面积相等吗?”“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之后针对问题由小组代表进行汇报。这样的提问方式既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又能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四)延伸提问,发散思维
问题的解决,往往会有很多种方法,当学生用某一种思路或某一个方法解决了问题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时,学生运用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模式解答之后,教师接着问道:“这里的工作量有没有变化?能不能用其他的思路来解答?”促使学生举一反三,另辟捷径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有时局限于课堂的教学容量与教学时间,有些知识的延伸要拓展到课外,此时,教师便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发现。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有效提问的重要性,提问是门艺术,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拓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明英.小学数学课堂巧设问题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123.
[2]刘金兰.用问题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