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王敬飞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各个学科教学都在发生着转变,
        王敬飞
        安徽省涡阳县双庙中心小学,安徽  亳州   233652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各个学科教学都在发生着转变,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学生具备强烈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结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来探索适合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目前大多数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仍旧在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下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阻碍。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和学习规律,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发散学生数学思维。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陈旧、单一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对学生其他综合能力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缺乏对这方面的考察和培训。此外,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创新教师方法,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十分枯燥乏味并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创设完教学情境之后,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达不到既定的教学效果。
(二)缺乏趣味性
小学生由于心智还没有发展成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十分有限,喜欢一些有趣味的事物并能够产生对这些事物的探究欲望。但是,很多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问题情境创设中仍然使用传统的书本案例,缺乏趣味性。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出现厌烦心理,影响到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对策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由于小学生专注力不够,理解能力不强,生活阅历缺乏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小学数学的教育方式要更童趣、更好玩、更直观。所以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努力:1.讲课语言要生动有趣一些,比如针对一年级孩子,可以说数字宝宝,数学国王,请小勇士挑战一下等等。2.使用课件教学。孩子上课的同时,像看了一集动画片,所以很有吸引力。可以把一整节课编成有关联的动画故事。3.多用一些教具,比如数字卡片贴等,颜色尽量丰富多彩。4.多变的课堂模式。偶尔来节小组课让孩子分组比赛一下,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二)通过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
小学阶段的问题具有这样的抽象性、复杂性、逻辑性。基于此,教师就必须要从学生的思维特征入手,围绕问题来为学生构建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情境,以此来全面激活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思维。然后,再从情景问题入手来进行具体的分析,鼓励学生不断的进行思考和探索。

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同学们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变得热烈。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当中,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解决问题策略体系和解题逻辑思维体系。现在的教育背景下,“教学情境创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及教学资源,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给学生焕然一新之感。
比如,在课堂教学“小数的加减法”当中,教师可以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数的组成和整数计算的规律,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呈现问题场景:“周末的时候,琪琪和妈妈到商场购物。商场当中的运动鞋售价35.95元,七巧板售价9.73元、书包售价50.33元、小熊玩偶售价60.27元。买上述物品一共需要花多少钱?若妈妈给售货员150元,是否够付款?”,可以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有关数学的事例进行分析,以此来结合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参考自己的数学学习经验列出算式并尝试进行计算。然后,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依据,围绕问题来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从整数加减法的规律入手来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讲解。
(三)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
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也是当前教学发展的关键所在.解决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式,也需要逐渐扎实学生的数学基础,了解到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很多时候,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是与常识习惯不同的.如在商场购物,有两种不同的促销方式,那么以常识判断,就是直接根据喜好进行选择即可;但是用数学计算,则需要经过方程计算比对,会有一个界限,告诉你买多少件选择什么样的促销方案更合适等.基于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教学生基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到数学问题解决的思路,也就是常说的数学模版,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做出推动及促进,让学生解决问题时有方法、有知识.学生想要利用多元化思维有效解决问题,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学知识基础.如果学生缺乏对相关数学理论和思维的基本掌握,就会在处理难题时碰到麻烦,难以应用正确的思路来处理相关数量关系,无法正确提取数学元素,不利于解决问题.
(四)重视同伴互助学习评价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无论是学习能力强还是弱的学生都要有一定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每名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与思维不同,解决能力也各有强弱,所以教师要使用科学的同伴互助学习评价机制,保证每一名学生能力都有所提升,例如,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同伴互动过程中效果优于自己学习;而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在同伴互动过程中,受其他同伴影响,激发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在班级中使用同伴互助学习评价模式,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上比独自学习效果更高。
总之,解决问题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习惯.小学阶段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其解决应对,都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加以完善与发现,全面促成教学的发展,以达成完善,为日常教学工作的达成做出铺垫.
        参考文献
[1]张伶.同伴互助评价对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影响[J].教育学报,2018,15(01):74-81.
[2]宦会.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D].云南师范大学,2018.
[3]谢佳慧.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8(16):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