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清敏
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玉碗镇石灰村完小,云南 昭通 6574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除了应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能力外,还应该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数学学习的思维方法,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促进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教师可对高效课堂的概念进行分析,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高效课堂的基本概念
实现当中,教师能够利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高效课堂主要包含了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其中效率最大化主要针对学业负担和课堂容量而言;而效益最优化主要针对学习能力、兴趣培养和思维训练而言。在高效课堂当中,除了应该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外,还应该促进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树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应该尽可能少的占用课堂时间,留出足够的时间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增强其探究能力,促进其思维发展。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灌输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十分常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不利于其学习效率的提升。学生往往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知识,导致其思维僵化,而且对知识的应用缺乏灵活性。在封闭式教育当中,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较小,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失去动力。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往往旨在提高学习成绩,教师也未能针对其能力、思维等制定针对性教学计划,理论与实践的衔接性不足,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差。单一化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失去学习兴趣。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当中,教师的个人信息化素养较低,在教学中无法对现代教育技术加以灵活运用,也是限制高效课堂构建的主要因素,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影响。
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的先进性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是促进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由于数学学科当中涉及较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问题,小学生由于心理尚未成熟,因此在学习中会遇到较大的难度。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在熟知的情境当中感知数学知识,为其带来丰富的认知体验与情感体验,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陌生感和疏离感,提升课堂教学与学习效率。教学情境的类型丰富,包括了游戏情境、问题情境和故事情境等等,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情境模式,以实现对教学资源的充分整合与利用。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深入分析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明确其学习需求,保障教学情境的适用性。此外,还应该重视教学情境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增强其自主探索的动力。
(二)引导自主探究
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养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使其通过自身努力获取对数学的深刻认知。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热情。首先,应该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扮演一个严肃的权威者形象,给学生以不可靠近的感觉,导致学生与教师疏离。为此,教师应该构建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使其沉浸在课堂学习氛围当中开展自主探究,构建高效课堂。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针对不同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引导学生针对权威进行批判性质疑,通过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本质与规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生天马行空的思想当中发现闪光点,并对其进行正面引导。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视频当中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督促学生通过资料搜集与整理,解决在预习当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增强其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
(三)开展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更重要的是促进其合作学习,满足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求。尤其是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当中,团结合作能力也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其在小组内部针对学习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在思想碰撞当中激发灵感、拓展思维,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保障小组内部的层次性与小组之间的均衡性,在合作当中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教师要为每一个小组分派学习任务,同时明确不同成员之间的职责,使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任务的完成当中都能展示自我、提高自我。在小组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加强引导,防止讨论的方向出现偏差。教师要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探讨空间。
(四)加强问题引导
通过设置层次性问题,能够实现对教学课堂的系统化管理,保障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实施,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使其在独立思考当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教师除了应该重视问题的层次性,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外,还应该增强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为学生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在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当中增强学习能力。在设置问题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确保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由于问题难度过低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也要防止问题难度过大导致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判断,使其在认知冲突当中获得内在升华。在设置问题时,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旧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唤醒。
结束语: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能够促进教学效率与学习效率的提升,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关键途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当中,增强其数学综合素养。教师应该明确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为此,教师需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自主探究、开展合作学习等途径,打造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高效课堂,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传琳.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142.
[2]陈晓霞.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55.
[3]王文成.浅谈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J].内蒙古教育,2019(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