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子为
长沙市岳麓区第二小学
摘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当在学校期间培养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在发展核心素养时,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作为主要发展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发展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主要方面,具体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要素。就针对美术学科而言,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科学精神,实践创新等诸多方面。本文从美术学科所涉及的核心素养入手,分析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提出了一系列基于美术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教学措施,希望对于下一阶段小学美术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学实践
美术是提升学生总体素质、拓展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关键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影响极大,基于此,教育者应当加强对于美术教学的重视。现阶段,小学美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美术核心素养,才能够提升自身对于美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重视对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针对学生的特性进行分析,提供有效的引导,结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开展更加合理的美术教育活动。
一、美术学科所涉及的核心素养
1.1人文底蕴
人文底蕴主要是指学生在运用人文领域知识过程中的基本能力以及自身的价值取向,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绪。在美术学科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系统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通过体会艺术家在作品中的情感,帮助学生提升人文底蕴,在长期的美术教学过程当中,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提升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创新能力。
1.2科学精神
在美术学科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利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时,要运用科学原理进行实践操作,在美术手工课堂上可以更多的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尝试运用生活中的基础材料进行二次创作。
1.3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方式选择,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美术的动力。教师要鼓励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美术的价值,用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选择适合自身的美术创作方式,让美术陪伴自己终生。
1.4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主要是帮助学生在认识自我,规划人生方面获得更多的帮助。在美术学习过程当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标识的认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更多的利用废弃材料进行二次创作,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养成绿色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
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上学者提炼出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核心要素。分别来理解的话,图像识读主要是针对美术作品,美术图像和其他视觉符号的分析以及解读。图像是当今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既可以表达本人的思想情感,也可以表达相关信息。现阶段也被称之为读图时代,因此只有具备了相应的图像识读能力,才能从数量繁多的图像当中甄别出有益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美术表现主要是通过学习美术课程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将传统媒介和现代媒介进行融合,利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审美判断是只学生对美术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审美对象进行判断和评价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判断之前了解对比与协调、对称与均匀、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多种不同形式呼应的形式美。
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在做事的过程当中,能够在正面价值的引导下追求创新和新意。创新是艺术的源泉,美术更是没有单一答案,充满包容性的学科。在进行美术学习时,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于创新元素的设计,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伴随着世界文化的交融,现在已经形成了多元的文化空间,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思考自身所处的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传承自己国家的优秀文化,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精华。
三、基于美术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要求
3.1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
美术教师要想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应当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只有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更加乐于意义学习美术,才能让核心素养的培养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不够成熟,因此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想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一些有趣的课堂引导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可以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从视频内容入手,将课堂引导到本节的教学内容当中去。通过这样一环接一环的课程安排,可以逐步的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这中方法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演等多个方面的美术核心素养。
3.2注重对于教学环境的优化
在现在教学理念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已经得到了诸多学者的认可,并且会在未来的教学过程当中得到更多的应用。结合当前国家的教育标准和之前已有的教学经验,要想在小学美术课堂当中落实有关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必须重视对于教学环节和教学环境的优化。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前就预习相关的知识,接着在课上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欣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画家的作品,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对于艺术作品的观点。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展示学生作品,向学生展示某种绘画类型的创作过程。针对美术教师来说,营造这样的教学环境无疑是对过去教学方式的一种突破。在学生自主观察,细致观察之后,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绘画作品。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审美态度和创新能力,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3.3注重对学生的鼓励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对于学生进行合理评价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评价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有明显帮助,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不论是学生在进行自主创作的过程中,还是在展示学生作品的过程中,教师都应当及时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股利。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与此同时,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当中,由于学生学习的内容比较广泛,很多事物都可以作为学生描绘的对象,因此,教师在给予评价时,一定要有相应的针对性,以鼓励为主,不能流于形式,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且积极的审美观。除此之外,就是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激发学生的尝试热情。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操作平台,并且给予适度的引导,将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在实践过程当中学习新的知识。
结束语:伴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学美术教师在未来的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带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自身专业技能,丰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将美术学习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
参考文献:
[1]包文昱.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手工课堂教学实践[J].新课程,2020(29):91.
[2]张睿.探究小学美术教学加强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9(24):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