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章作东
[导读] 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孕育出了自己的文化,在这些浩如瀚海的文化中肯定有一些文化是属于数学的
        章作东
        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尼史小学,云南  香格里拉  674499

        摘要: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孕育出了自己的文化,在这些浩如瀚海的文化中肯定有一些文化是属于数学的。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都是以教学、练题、解题为循环的固定教学模式,而这样就会逐渐让小学生疲惫于机械式地学习中。那么,在融入数学文化之后,既可以完善整个教学循环,还可以拓展教学内容。因此,本文对数学文化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有效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文化;渗透策略
数学文化的狭义理解是:数学的思想、基于此思想而产生的方法、描述此类种种的语言,以及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和后续的发展过程等。广义的理解可以是:除以上内涵外,理应包含数学家在学习、发展数学中而诞生的一些故事。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巧妙结合数学文化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这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保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思想观念,要从数学文化的育人价值着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现数学文化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机融合。
        一、数学文化的认识
古希腊时期的数学跟我国古代的数学都曾经创造出了无比辉煌的成就。古希腊时期的希腊曾是一个奴隶制国家。而在当时的雅典城邦实行的是奴隶主的民主政治。男性的奴隶主们通常是通过全体大会来选举产生执政官,当面对战争、财政等大事时奴隶主们通常会进行民主表决。作为主人的奴隶主之间是讲民主的,可是好辨的奴隶主们通常需要用真理来让对方诚服,很自然这样的结果是学术上的辩论盛行。大多数时候为了自己的坚持,你所持观点都需要证明。这样大家通常会先设一些人人都同意的“观点”,这样的结果就是规定出了一些“公理”的意义,接着把自己的观点,用“公理”再加以推理或演算以求来证明从而达到让别人诚服的目的。大家熟知的《几何原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
再观察当时的中国,由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时的中国也曾涌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风尚。自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主要是帮助君王对如何统治臣民、管理国家进行决策。很明显,中国的传统数学,大多以“应用数学”的方式呈现,例如为了怎样丈量田亩、兴修水利时如何分配工作量、如何计算税收、怎样运输粮食等解决一些国家管理的问题,这就导致理性探讨退居其次。因此,从文化意义上看,中国古代的数学可以说是“应用数学”。正是这样原因,像《几何原本》这样的数学著作是不会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数学里也就不难解释了。同样,强调实用的数学也催生了辉煌的成就,让我国传统数学在算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最早开创了负数的运用、发现了解方程的开根法等此类精致计算课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展现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
数学美是千姿百态的,具体体现在美的公式、美的符号、美的理论、美的证明等方面。将美不胜收的数学美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这是展现数学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保障。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数学美统一性、对称性、简单性的特征,为学生呈现数学美,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现象,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数学运算定理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数学规律,研究数学美的统一性特征;在学习图形的变换时,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呈现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轴对称现象,研究数学美的对称性特征;在学习公式定理时,教师可以用最精简的语言总结定理,研究数学美的简洁性特征。在数学美的感染下,学生能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彰显数学文化的人文价值
数学学科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古今中外无数数学大家对数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才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数学知识体系。数学历史源远流长,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数学史,这是彰显数学文化人文价值的必然要求。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数学发展进程中的经典故事,通过趣味讲解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历史故事融入课堂。圆周率π的精确数值关系到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为此,许多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圆周率π的具体数值,我国著名数学家祖冲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祖冲之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优化,利用“割圆法”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可见,有效融入数学文化,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从祖冲之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中感悟到学术研究的严谨性,汲取一种精神和力量。
(三)体现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应当掌握利用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数学学科的广泛应用价值体现在课堂,体现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数学知识中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内容,并以数学文化为纽带,能够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感悟和体验。
例如,在学习“年、月、日”的相关内容时,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掌握时间认知能力之外,还应从数学实践的角度出发,设计相关的学习活动。对于时间的表述,教师可以结合数学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开展训练,比如《九章算术》等数学著作的诞生时间,也可以和学生一同学习《统天历》《大明历》等古代时间计量方式。通过数学文化的拓展,能够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样才能发挥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文化的思索跟解读才是让我们明白人类的社会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历史为什么是在这样运转的根本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融入数学文化,是新时代小学数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高质量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保障。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积极学习先进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路,从数学美、数学历史、数学应用等多个角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
        参考文献:
[1]吴晓艳.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2).
[2]李会琴.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8(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