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
宁夏彭阳县第一中学,宁夏 固原 756599
摘要:原有高中化学教学以无差别式的理论教学为主,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既定教学任务为目标,降低了对高中生化学实际能力与学习诉求的重视度,限制了不同能力高中生化学知识能力的全面提升。巧用分层教学,满足了不同兴趣爱好与化学基础知识水平的高中生的个性化发展诉求,弥补了传统化学教学模式的弊端与漏洞,实现了增强高中生化学知识素养与操作能力的共同提升。
关键词: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法;有效策略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相对较为抽象的学科,大部分学生很难对其提起学习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成效。将分层教学恰当地引入高中化学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展开探究。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的意义
分层教学法是立足于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简单来说,其指的是化学教师要根据任课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能力为划分依据,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群体,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此种教学模式,能够兼顾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促使其学习水平有效提高。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一)教学模式分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高中化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体现出分层路径的应用价值,则需要教师重视其教学模式的分层,逐渐提高分层互动这类教学模式的利用效率,借助集体的力量完成好学习任务,实现差异化教学,为学生们营造出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同时,应控制好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分层过程,避免影响其应用效果,激发学生们更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金属及其化合物”这部分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对分层互动教学模式的利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活动开展中,实现对他们学习能力的锻炼,逐渐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分层路径支持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开展更加合理、科学,为日后相应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并提升差异化教学的应用水平。
(二)课堂分层,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由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成长环境各不相同,他们在认知能力、新知识接受能力等方面均表现出了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明确这一特点,有效创设分层课堂,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可以学有所获,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盐的水解”为例,教师在讲解本堂课的知识时,可以借助“问题教学法”。具体而言,就是教师预先将本课堂的教材知识发布到班级群中,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作业,并就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依据学生各层次的实际特点,恰当安排教学时间、步骤等。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通过预习所获得的知识,由其他学生评价。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应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而应注意聆听,将学生遗漏的地方或需要检查的地方记录下来,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教师可引导班级的后进生表述讨论结果,并以树状图的形式加以描述。在后进生阐述完自身的观点后,教师可鼓励班级的优等生对其观点加以补充与延伸,使树状图的内容更加丰富。
对班级的后进生,教师可向其提出较为基础的问题,如“水解特征表现在哪里”“什么条件下会发生水解”等;对班级的中层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问题难度,如“电离规律的概念是什么”等;对班级的优等生,教师则要在确保其掌握了这些基础内容的基础上,设计探究性较强的问题,如“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等。具体来看,教师应从整体层面剖析课程内容,再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依据问题的难易,引导相应层次的学生探究。
(三)作业分层,提升学生学习信心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大多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分层指的是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安排作业内容,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通过作业巩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信心。传统的作业模式是“一刀切”的,既约束了班级优等生的认知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进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利用分层教学法,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切实提升学习能力。
以“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为例,教师在教学该内容时,可以采取“分层作业法”。具体来看,教师需将探究内容依据不同的难易程度科学划分,然后,引导学生按照自身的学习情况自由选择作业。这可以有效降低作业的盲目性。班级优等生可选择难度稍高一些的作业,满足其学习需求;班级中等生可完成难度适中的题目,从而巩固自身的所学知识;而后进生可选择基础性的题目,以便在探究过程中增强学习信心。
(四)评价分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是学生明确自身不足之处的有效措施。有效的评价可以促使学生水平有效提高,也有利于其未来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际的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应恰当地利用分层评价。例如,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时可综合考虑其学习效果、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过程态度等。而评价方式可以是对话、观察、问卷调查,也可以是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以学生明确评价方式与标准为前提。对班级的优等生,教师应关注他们的全面性发展;对班级的后进生,教师要鼓励他们探究更深层、更广阔的内容;而对班级的后进生,教师则要将评价重点放于其对基础性知识的掌握上。评价分层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学生与班级的整体发展,促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优缺点,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重点与学习方式。
三、结语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恰当地应用分层教学法,可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从而强化教学的有效性。而且,由于各层次的学生水平较为接近,学生没有太多心理负担,就能增强自信心,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推动自身的综合发展。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法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朱付杰.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2]纪圆圆.关于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209.
[3]黄青.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必要性研究[C]//教师教育论坛(第四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