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高段创新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张晗
[导读] 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在思维方式和意识能力方面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张晗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航天小学,陕西 宝鸡 721000
        摘要: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在思维方式和意识能力方面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与低段学生相比,高段学生开始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性思维过渡。如果小学数学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来教学的话,就会对高段学生的思维和发展带来制约和影响。所以,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才能符合高段学生的学情。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段;创新教学
数学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数学水平有重要影响。五六年级的学生在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已经获得较大发展,与低段学生存在一定差异。以往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用,同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数学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创新教学。
        一、小学高段数学创新教学方式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师生交流发现,许多小学生都觉得小学数学高段教学具有一定难度,觉得自己的学习水平得不到提高,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兴趣得不到调动。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活动,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高段课堂教学中来。
(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许多教师认为,数学高段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不认真,这一观点是有所偏颇的,教学质量不高不仅仅是学生的原因,还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如果教师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没有引导好学生的思维,那么学生将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教师只有认真做好学生的思维引导工作,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紧跟课堂教学进度,最终提高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教学质量。
(三)完善数学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许多教师都开始着手于教学方式的创新,但是从整体来看,还有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填鸭式教育方法,即便使用了新的教学方式,也都因掌握不清而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调动,这些都影响到小学数学高段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也是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引导学生的思维不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二、小学数学高段进行创新教学的策略
(一)知识导入环节的创新
小学高段学生虽然已经适应了学校生活,但是其依然保留了天真活泼、爱玩好动的天性,在数学教学开始之前,学生还难以从开心兴奋的课间活动中过渡到安静的数学课堂上,思维和注意力难以高度集中。

如果教师采用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仅无法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甚至还可能导致学生出现抵触以及厌烦等负面情绪,对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十分不利。因此,教师在知识导入环节中要尝试创新,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通过新颖而富有趣味的方式导入新知,唤醒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为其开展知识探究打好基础、做好铺垫,通过师生的通力配合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加法与减法”这一知识点中,由于学生在之前已经了解和掌握了分数的概念,教师在导入新知中,可以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一家人组织春游,妈妈从家里带来了一个西瓜,小明非常喜欢吃西瓜,想要自己吃1/2,小红不太喜欢吃西瓜,只需要吃1/8就足够了,剩下的西瓜由爸爸吃掉,请问,爸爸最后吃掉了多少西瓜?通过这一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其快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课堂中营造浓郁的探究氛围,进而实现新知的有效导入。
(二)小组合作,引导思维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应该慎重。学习自主能力及运算能力都属于数学能力,教师要想做好学生的思维引导工作,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来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小学生缺乏学习经验,再加上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部分教师对思维能力培养缺乏重视,因此许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习能力不同进行小组划分,确保各小组学生比例均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习题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运算能力是重要的数学思维能力之一,教师需要合理设置习题类型及数量,循序渐进地强化学生的运算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开展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摆脱课本知识的思维限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更实用的数学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化繁为简地去理解更深层次的数学问题。例如,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在生活中留意一些数学知识运用。在进行《图形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多多留意一下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图形选择,以便在上课时可以更好地去为学生解释说明。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知道,很多路障是三角锥的、很多公交吊环上有凹凸不平的设计、以前大多数门把手是圆柱体的等等。教师拥有生活化教学的思想,便可以更自然地将生活化教学运用到数学教育中去。这种灵活的教育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拥有新型的思维模式。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更善于将生活中的事和数学知识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开发创新思维,锻炼逻辑能力。教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只有教师树立生活化教学的新思想,才有助于生活化教学在教育中的实际操作,才有利于学生培养新型思维方式,增强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提升数学实际运用的效益。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对高段学生的教学创新工作予以重视,认真做好引导学生思维的工作,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高段教学质量,为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文胜.小学生高段数学教学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9).
[2]章尘.小学中高段学生教学对策[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