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璐丹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道北路小学,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是当代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跟上时代步伐的需求,是当代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不断去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构建数学高效课堂,解决数学问题,探寻研究结果,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微课;辅助教学;小学数学
一、引言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不断地进行迭代更新,在生活中也应用着不同的信息技术,这些技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而在小学数学中融合信息技术也可以让小学数学教学发展得更好。《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从事数学实践与研究、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和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辅助性工具,要求教师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的机会。那么,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融合,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融合途径探究
巧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丰富数学课的内容和形式,利用典型图例、多媒体课件、视频媒体等有效载体,进行课堂展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更易于凸显、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顺利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术把公式、定理及其推导过程制成课件、动画或视频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公式、定理等逻辑性强且抽象的内容,学生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会有困难。如果教师备课不充分,或者学习的方法不够有趣,学生就掌握不扎实。教师若能利用信息技术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公式、定理及其推导过程制成课件、动画或视频,让课堂妙趣横生,让学生发现并感受数学知识的精妙,学生就可以愉快、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比如,学习扇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先在PPT课件上展示日常生活中一些扇形物品,同时再展示学过的圆的图形,让学生先找出圆的圆心角、半径和直径。其次,在圆上找出一些扇形,再用不同的色彩标出找到的扇形。最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并得出扇形面积的大小是由它的圆心角和它的半径决定的结论。这时候引导学生共同推导和学习计算扇形面积的具体公式,学生就牢牢记住了。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气氛的愉快与活跃。
(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对知识点进行动态模拟演示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尤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就为学生提供了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无限空间。
如学生在高年级初步接触立体图形时,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能力都在起步阶段,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形象直观的来进行动态模拟演示,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几何形体的内部结构。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学生虽对于日常可见的长方体看似十分熟悉,却无法明确把握它的特征。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将6个长方形通过平移、旋转后围成一个长方体的动画过程让学生体会到长方体的特征,帮助学生思维从平面图形跨越到立体图形,实现质的飞跃。此外还有如:教学角的认识时,通过先出示一个点,再延伸出两条射线来演示角的形成,使学生自觉理解角的含义。这样的设计利用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信息技术技术还给课堂带来了极为广阔的资源,很多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历史。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多向开发教学有关资源,拓宽学生眼界。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祖冲之和圆周率的知识;在教学等式与方程时,可以了解未知数的由来和为何大家都用x表示未知数;在认识多边形时,让学生体会大自然中的蜜蜂蜂房、蜘蛛结的八卦形网……这些有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而带来的触手可及的庞大知识库,经过合适的筛选就给为学生描绘出光怪陆离的神奇数学世界。
(三)充分拓展以微课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教学形式,构建高效课堂
在小学数学中有许多抽象的内容不易于学生理解,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会通过画图等形式辅助学生理解,但这种方法仅仅适用于平面图形,而且往往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微课的形式,将抽象化为具象、将枯燥转为生动,更好地实现数学高效课堂。如在教学“平移、旋转、轴对称”“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这些直观演示比较麻烦或很难用语言来清晰表达的课时时,通过微课的形式能够很好地将这些难点生动直观的呈现出来。通过微课的动画演示,使学生感受到十分的直观形象,同时大大提高课堂效率。除此之外,微课的便捷性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感觉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课堂内容,可以在课后反复观看,直到明白为止。微课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还有很多,制作微课的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极大程度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三、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合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是教育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而且运用这些高科技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增强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和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当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后,可以在数学课堂上自如地使用,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把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有趣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东旭山.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中的误区与建议[J]新课程·小学,2017,(2):345.
[2]李朵.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南昌会场)论文集(五).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119-121.
[3]孟银冰.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南昌会场)论文集(二).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125-127.
[4]陈龙 .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探究教学[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7,(3):91